让“无主漂油”肇事者无处可逃

——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油指纹库工作进展及启示

来源:中国海洋报记者 李明春 北海监测中心 于子江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7:21 

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技术人员经过艰苦努力,使渤海油指纹库建设的示范工作——“溢油污染防治中心油指纹库技术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从而解决了油指纹库的关键技术,大力推动了渤海油指纹库建设工作。

随着渤海石油勘探开发和海上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海上无主漂油事故频发,加剧了对渤海环境的污染。由于海水具有流动性,污染事故发生后油污很快扩散,凭借现有技术难以找到这些肇事者,不仅使其无法受到应有的处罚,也大大增加了海洋行政执法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管理部门往往束手无策,不能有效地遏制此类污染事故。例如2002年3月,渤海黄骅海域附近发现大面积“无主漂油”,给当地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由于无法确定肇事者,使渔民的索赔纠纷一直悬而不决,甚至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油指纹鉴别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可靠的溢油鉴别技术。为了在国内尽快应用和发展此项技术,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协助管理部门找到海上溢油主人和无主溢油的肇事者,几年来,北海监测中心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自费购置了先进仪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门的攻关小组,开展油指纹技术的攻关工作。经过大量实验和摸索,已建立了一套具备国际水平的油指纹分析方法和油指纹库建设技术体系。但系统地在渤海开展不同区块、不同平台、不同油井的原油的建库工作尚属首次。

此项目从2005年春节前就开始。3月初,经过5天紧张而艰苦的外业工作,共完成包括埕北A、B平台混合样及部分单井油样,锦州9-3及渤中34平台混合油样,共计9个、26根。从3月中旬,分析人员开始样品分析的前期准备,4月初,正式开始分析样品及风化实验。目前,已完成包括9个原始油样、2组风化磁品的100余个样品100余种组分涉及7大类色谱、质谱信息的实验分析工作,2台大型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已连续24小时运转54天,同时还采用红外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对所有油样进行了红外光谱和包括三维荧光在内的7种荧光光谱分析。获取图谱数据6000余个。解决了油指纹库建设中的关键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正全面进行谱图解析和数据处理工作。

这项工作取得的成果再次显示了监测中心人员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善于啃硬骨头、敢于打攻坚战的一贯作风和团结协作、吃苦奉献的精神。

领导的重视和国外同行的热心帮助也给予课题组莫大的支持。本项研究技术要求高,成本消耗大,仅开展4个月投入的必要经费就已经接近30万元。这就意味着单位不仅不能从此项工作中赚钱,反而还要大量补贴经费,如果没有领导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就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作为监测中心的科学顾问、加拿大环境部溢油鉴定中心的油指纹专家、王教授在工作过程中给予了悉心指导。

油指纹的实验分析虽然已经结束,但谱图解板、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报告等成果整理更需要投入智慧和精力。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监测中心的业务人员一定能在油指纹鉴定工作中创国内领先,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摘自《中国海洋报》1423期

2005年7月13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