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吞吐量4.5亿吨,位居全球第七大港,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青岛港的雄厚实力毋庸置疑。
然而,梳理一年的成绩单,青岛港人没有乐不思蜀,成绩属于过去,而最为他们晶晶乐道的是他们顺应国民经济发展形势,走出了一条极具港口特色的“转型”之路。
建设第四代物流强港 完善物流体系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面对第四代物流强港的发展定位,青岛港已不单单将自身作为物流节点企业,而是结合实际重点推进集装箱、干散货、油品、件杂货等四大核心货种物流体系的建设,构建一站式物流,这也是港口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青岛港集团工会主席马宝亮介绍,在集装箱物流体系建设上,青岛港抓住订舱、场站、车队、船公司这几个关键节点,整合全港资源,打造大场站、大车队、大船公司等功能模块,开展外贸箱货代订舱业务,统一整合分散的场站资源,构建低成本的物流通道。
在干散货物流体系建设上,青岛港依托下属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高效整合,为客户提供仓储、物流配送等延伸服务。2013年青岛港外贸进口矿吞吐量完成1.3亿吨,同比增长近12%;外贸煤炭完成980多万吨,同比增长53%。
服务至上 10多亿瓶啤酒装船无破损
矿石接卸效率连续20次刷新世界纪录,集装箱作业效率稳居世界第一,10多亿瓶啤酒装船无破损纪录……在青岛港,有众多的世界效率、集团记录、公司高效,不仅赢得客户的充分肯定,更为港口引来了滚滚货源。
马宝亮说,青岛港始终将此作为港口生存的生命线,在实际装卸作业中,产生了“煤粉矿粉当面粉”,集装箱船舶“48小时泊位窗口预报制度”,全面兑现“10小时保班”等服务品牌。
记者在青岛港看到,一排排高高的防尘网耀人眼目。
据介绍,青岛港推广低碳技术、清洁能源,实施轮胎吊“油改电”,每年节约燃油848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节约成本5600多万元
信息化催生智慧型港口
如今的青岛港,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港口发展各个环节。
在青岛港,记者看到一辆拉着集装箱的货车进入青岛港闸口,汽车司机下车没有提交任何纸张单据就快速顺利地进入了港口,同时闸口边上的RFID读写器等设备已经识别了汽车和集装箱上RFID标签、箱号等集装箱货物相关信息尽在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