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30元淘得童第周用过的旧书 老先生做笔记真仔细

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发布时间:2015-05-20 16:01:36 

如果不是封面上几个不太明显的字迹,这也许就是一本普通的旧书。湖州德清的小伙子陈奕宁在一年多前通过网络购得一本1957年出版的《广东的海胆类》,不为收藏,纯粹为了学习。

不过,书到手后,陈奕宁意外发现此书的封面右上角用铅笔写着“童第周”三个字,里面还有多处手写的笔记,细致到一个标点符号、一个错别字。

这会不会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做的笔记?昨天,陈奕宁把这个让他疑惑了一年多的问题告诉了快报记者。通讯员陈德明见习记者陈佳摄影韩丹

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所丛刊的第一期

出版那年童第周正好任职该所所长

童第周(1902-1979),宁波鄞县人,是享誉海内外的生物学家、教育家。80后的小伙伴们可能有印象: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一篇《一定要争气》的课文讲的就是童第周青少年时期的故事。

工作后,童第周教授任职众多名校,如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生物系、复旦大学生物系、山东大学动物系等。1957年,他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陈奕宁说的这本旧书就出版在195710月。书名叫《广东的海胆类》,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丛刊的第一卷第一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旧书上意外发现“童第周”三个字

里面有红色笔记

这本旧书,是20111210日陈奕宁在网上淘来的。

陈奕宁有收集各种海胆的爱好,所以想买本书好好学习一下海胆分类方面的知识。查阅相关资料,陈奕宁只找到一本关于海胆分类的书,而且早就不再出版了。早有淘旧书习惯的他,就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找到了这本《广东的海胆类》。这家网站上出售此书的卖家不少,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陈奕宁挑了一家价格便宜、书的品相不错的卖家,花去25元书费和5元邮寄费。

买的时候,陈奕宁并不知道,此书会有“童第周”三字铅笔字迹。翻开书本一看,黑白纸面上不时蹦出红色字迹——这是人为手写的笔记。

红色笔记涉及繁体中文、英文、数字,甚至标点符号。比如错别字的纠正,细致到“的”与“地”的区分;补充文中遗漏的字词“发现”、“首次记录”、“也”等;引用参考文献的说明中,纠正了原文里英文书写,甚至文献页码的错误……

陈奕宁感叹,如果这真是童先生的笔记,也就不难理解童先生一生为什么能取得卓越的科学成就。“这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分不开。”

书店老板说进过几十本

童第周用过的书和笔记

这真的是童第周用过的书吗?

昨天,在陈奕宁家里,我和摄影记者、当地媒体记者讨论起来。

“这样著名的生物学家、堂堂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的所长又怎么会有空做这些类似校对的工作呢?”

“这是这套丛书出版的第一卷第一期作品,所长严谨地修改细节,以便以后改进工作,也是有可能的。”

昨天,记者电话联系了该书卖家——孔夫子旧书网和平书社的老板陈先生。

陈先生说,因为行业不景气,卖书不挣钱,四五年前就改行了。这本书,是他四五年前入手的。有天晚上,一位长期联系的供货商给他打电话说有一批童第周用过的书(书上有他的签名),还有他的笔记本,第二天他们就在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完成了交易。

“该不会是偷来的吧?你们怎么会找我?”意外接到记者的电话,陈先生强调,自己的确不知道货源到底是哪里。

陈先生这次进货一共花了六七千元钱,货品不仅仅是童第周的东西。其中童第周用过的书有二三十本,笔记本有10多本。 “书本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手稿笔记没舍得卖。”陈先生说,他把童第周的手稿用吸潮纸包起来,放在家里的高处保存,以免受潮、虫蛀。

陈先生热心地给记者发来几张笔记照片,很巧合地和陈奕宁手头的这本期刊有个相似点——有铅笔字、有红笔字。但从字体上看,很难判断。

如果您知道有关的故事,欢迎来电话与我们分享。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