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经济位居全省前列 56亿民生“蛋糕”口味好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6:04:55 

作为山东县域经济的排头兵,龙口市重经济发展,更重民生福祉。以“普惠性民生指标全省县域领先”为定位,龙口市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只加强,不放松,吹响民生“敢为人先”的号角。今年,该市财政安排了56亿元资金用于改善民生,以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在新起点实现更高层次、更优质量的大发展。

晒出美丽乡村新画卷

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各地密集出台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2014年,农村改革发展成为“新名词”、“新动向”。扶持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民生投入,而且刻不容缓。相对而言,农村的民生事业要远远落后城市,今年,该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的中心任务,安排1.1亿元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和2900万元以上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专项资金,带动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近日,笔者来到龙口市黄山馆镇馆前后徐村,迎面而来的是绿树青砖,小桥流水,“乡味”浓厚。小巷幽深,古朴典雅,篱笆围挡,绿木成荫,花草成趣,160平方米的文化墙,展现了徐镜心从东渡日本求学到英勇就义不同时期的革命历程。“我们村现在路也铺好了,环境也美化了,每到周末,还有不少城里人来我们村休闲度假,在我们村住着,赶上城里人了。”提起村里的变化,60岁的徐学坤大爷喜不自禁。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依托辛亥革命先驱徐镜心故居,投资60余万元,打造原生态红色乡村。

馆前后徐村只是龙口大地上正掀起的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该市先从全面提升农村环境面貌破题,启动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工程,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制定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潮。截至目前,该市发动干部群众参与整治4.5万人次,累计投入1700多万元,清理河道垃圾4100吨,道路周边5000吨,清理违章建筑及断壁4800平方米,清理村庄垃圾、杂草2700吨,乱堆乱放3600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只是“打地基”工作,作为系统工程,该市顶层规划设计了美丽乡村建设南部山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中部平原生态人文居住区和北部沿海生态游览观光区三大区域,将全域纳入其中,“全域覆盖、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打造特色”。2014年,龙口市确定了30个左右村庄的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以及80多个村庄的镇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片,连片打造、树立标杆、以点促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使农村整体面貌“美”起来。

山水之间,拾阶而上,尝山珍、品茗茶,趣味采摘,真人CS,滑草(雪)……在龙口七甲镇,乡村特色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七甲镇是龙口的山区乡镇,是规划的工业不开发区,经济实力较其他乡镇要弱,也是该市美丽乡村建设南部山区生态旅游示范区重点地带。“美丽乡村建设给我们镇带来了发展机遇,下步我们将重点建设一批集梨花观赏、果品采摘、民俗体验、垂钓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度假示范村,以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该镇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2014年,该市计划建成各级特色旅游乡村10个以上,其中争创省级特色旅游乡村4个。

从平原到山区,从牧海到田园,一幅美丽乡村的优美画卷,跃然龙口大地。

民生大项目个个大块头

近日,总投资5400万元的升级版黄县林苑盛装开园,这座在寸土寸金的城区中心区域建起的综合性公园,首日便引来了万余市民游玩。

黄县林苑占地390.6亩,集户外休闲、运动、集会庆典、文化展示、商业服务等为一体,是该市目前占地最大、位置最优、绿化最多、功能最全、景观最美的城区综合性公园。园内不仅有人工观景湖,健身路径、林中漫步路径、花园展示路径、历史文化展示路径等4条体验路径,还设有观演剧场、休闲舞池、童趣广场、门球场等活动场所和休闲娱乐设施,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居民锻炼、玩耍。

“以前就缺这么个地儿,现在有这么个锻炼地儿,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简直太棒了。”财源泊小区郭先生高兴地在健身广场抖起了空竹。缺乏大型的市民休闲娱乐场所,一直是龙口城市建设的短板,市民有急切的盼望。对此,该市近年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人民公园、黄县林苑等大型市民休闲娱乐场所拔地而起。

而另一个城市美化休闲工程——绛水河改造,更是投资9000多万元。该工程以打造沿河精品生态景观为定位,对绛水河城区段改造,南起双拥桥南500米处,北至发达桥北500米处,总长度约3.5千米,其中双拥桥至发达桥约2.5千米为景观建设区域,分河道改造和河岸改造工程两部分。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绛水河是东城区唯一一条穿城河流,此次改造,将围绕“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大做文章,对城区段进行全新规划定位,量身定做、精心设计河道景观,使其与生态休闲融合,让人、水、城相互交融,将绛水河打造成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

除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外,其他民生工程也百花争艳。2011年1月龙口市残疾人服务中心批准立项,2011年9月破土动工,计划投资调整到9000万元左右,预计2014年10月底竣工。龙口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建成后将主要用于残疾人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康复训练、文体活动和残联办公等功能。以残疾人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龙口将逐步建立起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会公正,大力推进残疾人、孤儿和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更公平惠及所有困难群众。

总投资4.9亿元的港城大道西延工程,投资5.9亿元的龙口一中新校区,投资9.49亿元的新人民医院,投资8亿元的市民文化中心,等等。一大批大块头的民生项目落地建设,显示出龙口对民生事业的重视与气魄。而其他“普惠式”民生投入更是层出不穷。投资1414万元完成了27所学校室外工程和明德学校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全市运行校车达到102辆,覆盖了11个镇街、26所学校的1.1万多名学生。发放老年人生活津贴1873万元,落实了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为3万多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了免费健康体检活动;投入1000余万元,对6处乡镇卫生院进行规范化改造,投入300多万元为卫生院配置设施设备……

绿色GDP渐行渐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保障民生,经济基础必须打牢。而面对“不再以GDP论英雄”的新要求,龙口市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上,加快产业转型,始终把营造一个蓝天白云的生态环境、绿色GDP放在了重要位置。数据显示,一季度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37亿元,可比增长9.1%。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龙口市都始终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经济结构转调的攻坚期,该市扭住三个关键,全面提高县域经济质量效益。

扭住产业发展这一关键,精心“转”。该市把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质提效上,抓好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巩固高端铝材料领先优势,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实施好总投资过200亿元的铝制中厚板、轻量化汽车等一批优质、高端项目;推动新兴产业向规模化进军,加速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新兴产业膨胀裂变。

与此同时,龙口市还依托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实施二三产业剥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做大做强,并依托五洲国际商贸城、新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繁荣发展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态,并培植壮大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总部经济、养生养老等新型服务业态,促进服务业比重和层次的“双提升”。一季度,该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99亿元,可比增长10.5%,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5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4.1%;一季度接待海内外游客89.5万人次,同比增长10.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12%。

扭住创新创业这一关键,全面“创”。推进TPV项目扩建、新一代动车型材改造等35个重点技改项目,加速大飞机部件复合锻造等一批前沿成果产业化,助推产品产业跨越转型。据介绍,今年,龙口市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设研发平台,创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口品牌”,并加快构建“产学研政”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促进企业与国内外着名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用好“拿来主义”,加快引进高端专家、创新团队和先进技术设备,推动一批联合创新成果产业化,助推产品产业转型升级。

尤其重要的是,龙口市还大力弘扬“崇商文化”,倡导全民创业,加大政策扶持、降低创业门槛、放宽经营限制,打造“宽民、宽企、宽外、宽才”的创业环境,全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真正让“家家创业、人人就业”蔚然成风。就业是民生之本,龙口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为人们解决就业难题,并通过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为龙口市的民生建设提供强大的后盾,让普通百姓共享发展的红利。

扭住节能减排这一关键,铁腕“砍”。大气、水、土壤等都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环境质量关乎着群众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健康。龙口作为工业大市,节能减排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在加强重点耗能行业、企业和项目调控力度的同时,龙口市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完成好火电机组脱硫脱硝和小机组关停等硬任务,整顿关停小造纸、小铸造、石材加工等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企业,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产业结构向“轻、高”转变中,不断提高GDP的“绿色含量”。

文化龙口,新层次的民生追求

文化对一个区域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在发展经济、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龙口市也注重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提出的“文化龙口”建设,就是要用先进文化引领城市发展,以文明理念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彰显城市品位,给人们提供精神文化的“民生大餐”。

对于人们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龙口市从多方面入手,繁荣文化事业。笔者了解到,龙口市在继续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结合“幸福龙口欢乐行”和文化下乡演出活动,引导村级组建戏迷俱乐部、庄户剧团和文化队等演出团体,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演出活动。并且还充分调动社会各层面参与文化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文化协会、文化名人等各类组织和个人开展文化交流、创办展馆、举办藏品展,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仅去年,该市组织开展送戏、送文艺下乡等5000余场演出,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投入在5000万元以上。

前期,在CCTV-6电影频道播出的《金秋喜临门》让龙口的市民感到格外亲切,不仅是因为影片的所有拍摄场地全都在龙口,更是因为这是龙口人自己的电影。据介绍,龙口市下一步还要以打造文化产业亮点为方向,设立300万元文化产业奖励扶持基金,深入发掘龙口文化底蕴,支持反映该市风土人情的电视剧、电影创作;坚持雅俗共赏,鼓励文学文艺创作,加强书画艺术交流;扶持管乐器、文体用品等文化企业快速膨胀,打造东莱文化街、徐福文化园等特色文化街区;大力发展现代传媒、文化演艺、会展商务等新兴文化业态,真正把文化产业育强做大。同时,做足文化旅游文章,进一步放大徐福、丁氏家族等名人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叫响龙口文化旅游品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