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都市圈呼之欲出

来源:刘成友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7:27 

●济南市作为山东中北部经济中心,辐射和带动作用与日俱增。如何把这种效应扩散和放大,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共赢格局,成为关注的重点

●从城市的发展历程看,城市发展的规律是先集聚后分散再集中,遵循集聚—扩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都市圈的发展是一个方向

●济南都市圈的规划和构筑,意味着山东中部和北部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将迈出重要一步

日前,由北京大学编制,涉及山东济南、淄博等7个设区城市的《济南都市圈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根据这项规划,未来15年内,济南都市圈将以济南为核心,构筑“1+6”模式,打造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南翼、联结长三角、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

经济发展驱动都市圈规划

据悉,济南都市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辖区总面积为5.23万平方公里,共包括7个设区城市、6个县级市、28个县城、428个建制镇,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年。该都市圈的城市中心体系结构为“双核、多心、网状支撑”。其中,“双核”指济南和淄博;“多心”即5个次区域中心城市。规划期间,将重点推进济南中央商务区建设,建设济南科学城,打造鲁西北门户城市带,实施“引岱入济”,培植五大产业基地,构筑出海通道,打通济西走廊,建设城际交通网,开发齐鲁文化产品等十大项目。

关于济南都市圈的规划酝酿已久。3年前,济南市委、市政府在宏观经济研究决策中感到,济南市作为山东中北部经济中心的作用正越来越突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与日俱增。如何把这种效应扩散和放大,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共赢格局,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

对接的最大动力来自企业,“早划圈、早进圈”成了7个城市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呼声。

聊城的心情很有代表性。今年7月13日,济南市经委从事调研的人员刚到聊城,聊城市就给每人发放了一本15页的《聊城市工业发展情况与接轨济南工业初步打算》。早在3年前,聊城市就向济南示好,提出主动接轨济南、接受济南辐射,并为此作出部署。而人口和规模都不大的莱芜市,也表示将努力打造济南的“后花园”。德州则最终定位为都市圈中产业升级的接替站、现代物流的转运站、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站和制造业劳动力的输送站。

一座城、一个圈和一则样本

早在2004年2月,山东省就确定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并着手制订青岛、济南、济宁三大都市圈的建设规划。济南都市圈的规划和构筑,意味着山东中部和北部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将迈出重要一步。

济南市委党校教授冯雷认为,济南都市圈作为鲁中北区域最发达的地区,是其所处区域内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活力、潜力最大的地区。构筑济南都市圈,将进一步扩大核心城市及其卫星城市的人口及经济规模,有利于加快全省城市化的步伐;都市圈的培育和壮大,也意味着加工工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扩展。城市圈特别是核心大城市的发育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政企不分的局面。

济南市经委一位负责人分析说:济南是山东省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研发中心,是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其龙头带动作用显而易见。其他城市,淄博有石化、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专业化制造业;泰安依托泰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与济南的泉水旅游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山水”旅游;莱芜有钢铁、服装、食品加工和特色农业的优势;德州的造纸、化工,聊城的机械制造、医药和特色旅游,滨州的纺织等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将与都市圈内其他城市互补共赢。

济南市委党校课题组认为:北是后起的环渤海经济区,南是长三角发达地区,西南是雄心勃勃的中原腹地,济南都市圈将成为连接这三个地区,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

3年前,济南扩建了一条主干道——经十路,它西起长清,东到章丘,全长90公里。扩建后,这条路凝聚人气,辐射东西,似乎成了济南辐射力的地理象征。

这条路东头的章丘,就是借发展省会经济之势,融入济南都市圈的一个样本。“早在两年前我们就提出了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的定位,主动接受省会的辐射和带动,与市区进行融合、对接。”章丘市委书记陈先运说。城市对接使章丘城区组团式向西推进,与济南东部城区呈融合之势,组成济南别具特色的东部新区;产业对接使章丘抓住济南建设东部产业带的机遇,建成大型制造业基地;基础设施对接使章丘整体融入了济南“半小时经济圈”;科技、人才对接使众多职业院校从济南市区东移章丘,科技和人才力量增强。

一条路的延伸带来如此大的变化。如果是一个城市、一组道路,进而是一群城市、一个路网呢?它们的辐射力又将有多大?

开步走,如何走得更好

济南市规划局局长王新文说:“从城市的发展历程看,城市发展的规律是先集聚后分散再集中,遵循集聚—扩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都市圈的发展是一个方向,政府应该顺应这一潮流,推动都市圈的发展。”

冯雷也认为,在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进程中,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壮大是一种普遍性现象。济南作为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期望它能像上海一样搞好产业扩散和梯次转移,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进行辐射与带动。

开步走,如何走得更好?济南市委党校课题组提出,在都市圈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泉城特色不能丢。“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济南都市圈规划展开东西两翼布局发展空间,提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指导思路,拉开东西框架,限制南部开发,比任何时候都强调严控南部水源地建设施工,是从长远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是保护泉水,保护特色,保护生态,保护竞争力的高明之举。

应建立“领导会晤”机制。就都市圈内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从决策层面加强协商、对话,制定共同行动准则,无疑是构筑都市圈的首要条件,也是构筑都市圈合作平台的基础。要创建制度化的协调组织,承担这个职能。

产业链条应“无缝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实现以下转变:从单个产业的发展转到跨部门或产业内的价值链分工活动的发展;从政府的立场转到企业的立场;从游离的企业个体转向企业集群;从片面强调培育大集团转向促进大中小企业形成生命共同体;从片面强调硬环境转向发展软环境。

城市间应实施数字对接。城市间通信数字的互联,将打破信息封锁和阻碍,畅通信息流。各城市的商情和公共信息都应做到公开、透明,实现城市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此外,还要注意快速交通应完善“一小时都市圈”,商贸流通应一体化等。

济南都市圈(链接)

根据《济南都市圈规划》,济南都市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个设区城市,面积5.23万平方公里,人口3200万,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6600亿元,分别占山东全省的33.6%、34.6%和35.8%。

济南都市圈区位优越,东北临渤海,北接京津冀大都市圈,东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紧密相连,西与中原城市群遥相呼应,不仅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广大腹地的重要连接点,也是连接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要塞。

《规划》中确定的2020年都市圈内各城市规模分别为:济南,440万—500万人;淄博,300万—330万人;泰安,140万—160万人;聊城,110万—120万人;德州,90万—100万人;滨州,80万—90万人;莱芜,65万—75万人。

2006年11月8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