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四年休养换来鱼肥虾美
近海渔业资源有望恢复 40万渔民受惠
本报讯 今年在山东省各地农贸市场的海鲜摊点,三疣梭子蟹是量丰价廉,居民大饱口福。这得益于山东省已持续4年的增殖放流,向大海投放了数以亿计的鱼虾蟹苗。
今年秋汛以来,烟台渔民喜笑颜开,各类鱼虾生产量明显好于往年,早晨扬帆出海,晚上满载而归。
据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调查,今年增殖海蜇大获丰收,全省已累计回捕增殖资源3.2万吨,实现产值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和2%,平均单船获纯利1.16万元。
莱州渔民反映,今年海蜇流网船兼捕到较多大规格三疣梭子蟹,说明三疣梭子蟹经过近几年增殖放流,资源量已明显恢复。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副站长王云中估计,莱州湾及渤海南部放流三疣梭子蟹资源量在13000吨,资源好于2007年。
调查显示,2008年秋汛山东省放流中国对虾资源量为1176.67吨,为2007年的69.02%,其中半岛南部近海694.64吨,莱州湾及渤海南部482.03吨。中国对虾平均体长体重皆高于2007年。
2008年全省投入海洋放流增殖资金6257万元,省级以上财政投入3970万元,增加370万元。增殖品种达到18个,放流量达23.9亿尾。4年累计放流67.8亿尾,年均增放62.3%。
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站长王熙杰介绍,通过增殖放流,全省近海严重衰退的重要经济渔业资源明显得到了补充,并有望最终得以恢复,像对虾、海蜇、梭子蟹等已形成稳定的秋季渔汛。通过资源增殖还充分利用了放流海区的基础生产力,维护了海洋生态平衡。像海蜇增殖,抑制了浮游生物的过快繁殖,减少了赤潮等海洋灾害的发生频率。在某个品种资源量人为增加的同时,由于回捕增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对其他资源的捕捞强度,使一些相关的渔业资源得以恢复。
2005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启动了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4年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海洋放流资金2.0476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累计投入1.063亿元,年均增加55%。自开展渔业资源增殖以来,回捕增殖资源已成为山东省近3万艘中小马力渔船的主要生产门路之一,受惠渔民约40万人。
(李剑桥 马学信)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