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主管部门召集部分基层单位领导、专家座谈集中集约用海
山东海洋主管部门召集部分基层单位领导、专家座谈集中集约用海
宋处长:
省领导高度重视我省集中集约用海工作,省厅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已经把集中集约用海纳入省厅的工作程序,今天的专题座谈会就是研讨这个问题。下面先请王诗成副厅长讲话。
王厅长:
这次调研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集约用海以及高涂用海的重大政策调研。前段时间,省厅海域处和咨询中心按照厅里要求,围绕集中集约用海,带领部分专家考察了山东半岛,进行了座谈,我看了调研报告,尽管这个报告用了脑汁,下了功夫,这个大课题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很多。集中集约填海对我们来说是个新课题,也是个系统工程。实施围填海重大政策调研的目的,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调研拿出真正体现出陆海统筹、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原则和政策措施来。
专家的特点是学有专长,拿建港来说,专家考虑的是生态、海流等专业问题,而对国家宏观政策等问题掌握的不一定多,所以提出来的选址方案可能与实际有一定的距离,而今天来参加会的既有海洋行政管理的,也有来自港口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比较清楚集中集约填海方面可能需要的政策和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座谈,进一步的集思广益,拿出一个比较客观的集约填海方案和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有利于推动集中集约填海,开创山东海洋管理新局面。
我本人对集中集约用海的态度是,积极、慎重,集中集约用海要坚持平面设计,组团式,人工岛式,要研究黄河三角洲的高涂开发政策.当前,山东沿海开发面临南北夹击的局面——辽宁的五点一线,河北的曹妃甸,天津的滨海新区,江苏的深水大港和滨海新城建设等,各自有自己的政策优势,各有各的重大集约填海用海项目。那么对山东而言,目前沿海还没有一个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大项目。另外,山东的诸侯经济现象比其他沿海省严重得多,选择在一个县或市集中填海,基本做不到,也不可能把周边地市的项目吸引过来,这是一个实质性问题。为了大家在发言中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拿出对策来,我先抛砖引玉,谈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1.关于原则与政策
山东
目前来看,大范围用海除了港口用海外就是滨海新城(新区)建设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如潍坊、东营等地的滨海新区,日照作为欧亚大陆桥头堡已经被作为山东钢铁基地和鲁南临海产业区。但是海州湾是生态敏感区,这么大规模的填海用什么填,在哪个区域填,这些都是需要集中考虑的问题。
通过前期的调研,滨海新区、制造业基地、自由贸易区、重大减灾工程等用海是最可能需要集中集约用海的。
2.关于集中集约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产业政策规划、行政区划、国家现行法规的衔接
第一个问题是功能区划,目前山东很难找到上百平方公里的集约填海项目完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因此需要根据项目需求,做好调整功能区划工作。第二是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在运作过程中请发改委参与,尤其是工业用海项目的集约用海,单靠海洋管理部门无法完成这种复杂的政策研究。最棘手的问题是行政区划,山东是诸侯经济严重的地区,如果选址一处集中集约填海,那如选在威海填,烟台的项目是不可能过来的。另外,集中集约填海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现在填海成本很高,大规模填海需要争取列入国家政策支持的大盘子才可能行得通。
3.关于集中集约填海的方式
填海多大为宜,多少个集约填海为宜?是全省选几个还是每个市都有一个?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填,有没有充足土石方来填海?对此要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的经验,如曹妃甸所在海域基本没有大的台风形成,泥沙地质利于吹填式填海,更重要的是抓住了首钢搬迁机遇,争取到了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江苏号称有几百万亩滩涂,利用滩涂进行发展。对我省而言,同时要考虑到功能区划、台风、交通、土石方、工程造价等问题的制约,这些问题都需要讨论研究。
4. 关于集约填海能否争取到国家批准权限的支持
集约填海对传统填海思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我省2002到2008年六年中总共填海约40平方公里,在六万多亩,而一次集约填海就可能是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这就必须要争取国家的支持,否则也不可能实现。
5. 关于集约填海的鼓励和限制政策
集约填海的项目选择中,哪些是应当鼓励的,哪些是应当限制的要清楚。滨海新城、重大减灾工程、符合国家重大产业政策和已经纳入国家规划的项目应当鼓励支持,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的不仅不支持,还要进行限制。
6. 关于岸线保护问题
要认真把关,合理科学利用岸线。要抬高填海门槛,因势利导,合理整合,避免产业雷同。省定的“六不批”是否可加上产业同构和低水平扩张的,形不成核心竞争力的也不批。蓬莱西海岸生态修复工程,长岛西海岸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威海的岸线整治工程等,虽然使用了自然岸线,但通过修复,形成了美丽的人工岸线,就应该支持。莱州湾现在情况是脏乱差,要把生态治理提到日程上来,可以把生态整治、岸线修复同集中集约用海结合起来。
7. 关于指标管理问题
集约填海与指标管理是否存在矛盾,如何处理好集约填海与正常项目填海之间的矛盾?集中集约填海占用指标后,正常项目填海怎么办?实行填海指标管理后,要兼顾集约与分散,对集约填海指标独立申请,防止过度占用指标后正常填海项目无法进行。
8. 关于集中集约填海的规划
要审慎、科学、合理、积极可行的提出集约填海规划。建议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办法提出集约填海的规划,这样各地市可以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对填海成本、行政区划等问题充分了解,同时也让省地发改委部门参与进来,提供对产业规划方面的意见,从而使提出规划更科学可行。
9. 关于高涂用海地方政策研究问题
高涂用海主要涉及东营、滨州和潍坊。如果没有特殊政策,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会受到很大制约。高涂虽在海岸线下,但常年海水上不来,对高涂用海也进行海域论证和环评,程序过于繁琐,也没有实际意义。我认为高涂用海不能纳入围填海范围中,高涂毕竟不是海,即使用在工业项目也不合适进行海域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建议高涂用海使用不作为填海,而专门列为高涂用海,纳入工业用海的范畴内,发省域证,缴纳海域使用金,享有用益物权。同时加大市县的审批权限,市县完成项目论证,对省厅备案,由咨询中心出具相关报告,厅办公会研究审批,最后发省海域证增加确权的权威性。
宋处长:
听了王厅长讲话,深受启发,讲话思路清晰,观点明确,对会议很有指导意义。在重大政策问题上,一定要讲究科学,充分研讨,集思广益,推进工作。前段时间展开的调研,省领导和厅领导都是非常慎重,希望这次会议可以形成科学、合理的方案或意见,来推进工作。
日照 唐仕升:
1.形势: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海洋强省战略,非常有必要在“海”上做文章。从全国来说,天津、辽宁等地已经领先山东一步,山东要迎头赶上。集中集约用海与当前国家政策形势是相符合的,国家目前开始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因而集中集约用海必要可行。
2.原则:开展集中集约用海的原则应遵循实事求是、科学用海、需求优先、切合实际的16字原则。结合日照市实际情况而言,山东钢铁集团在日照做2000万吨规模精品钢基地,占用陆域面积20平方公里,需要搬迁16村庄,小规模占用海域,加上日照港与中石油合作30万吨石油码头项目,以及其他项目,按照平均伸出
另外日照港到奎山嘴以西,造船板块大约需用12平方公里,奎山嘴往东和南的焦炭码头项目等大约占用8平方公里。综上,实际需要的用海,钢铁和造船板块近期用海共计50平方公里左右。
3.优势:从“一体两翼”来看,南翼的鲁南经济出海口在日照,正在编制鲁南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其中一点是在日照设立滨海新区,省里也很支持建立山东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4.建议:集中集约用海不要太分散,建议用一体两翼来牵头,北翼是环渤海的集约用海,南翼是日照的集约用海。建议学习天津和河北的政策如何支持,我省可以借鉴其政策。日常项目用海要与集约用海相结合。
青岛 李茂林:
应解决三个问题。明确集中集约用海的概念,确定优先支持的等次。集中集约用海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各地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解决好集中集约与普通项目用海的关系。如何推动集中集约用海,从那方面着手。
必要性:青岛岸线短缺,功能区划内的港口资源已经基本用完,并且岸线利用不合理。岸线的生态修复力度不够,以填海作为生态修复的主要做法。
青岛市的优势与制约:青岛市组团发展,与集约用海有一定联系。把一些零散的项目逐渐引到适合发展的集中区域,比如公用码头等,最大限度提高海域利用价值。在制约方面,主要是经济条件不成熟,即先有项目,后定位置;社会条件不稳定,地方领导发展概念的不稳定;管理条件不完善,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规划不到位,需要政府认可海域使用规划。
烟台 盖玉泉:
近年来,省厅在掌握原则的前提下,灵活掌握精神,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填海形势复杂,天津和河北等地都有大动作。从保护海洋环境来讲,是制约填海的。集中集约填海是个复杂课题,综合性很强。应该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从当地的经济发展来考虑,因地制宜,省里进行综合规划,发改委参与。
集中集约用海不能封杀正常项目填海,并且要充分论证,科学分析,不能留下遗憾。有条件可以上,没有条件不可以上,要充分考虑,实事求是,用有限的海域发挥最大的作用。
对于高涂用海,建议省厅提出提纲,各地市来把握。高涂问题不只是黄河三角洲的问题,烟台也有一部分区域面临同样的问题。
威海 李国进:
过去的海洋管理很适应基层经济发展。目前随着土地资源减少,填海对有些项目而言就非常必要,考虑到减少对自然岸线的破坏,集中集约用海将是发展趋势。
集中集约用海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自下而上进行规划。在可操作性方面,政府出资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有项目带动进行填海。考虑到以上各方面,荣成的靖海湾,文登的五垒岛附近是适合做文章的地方。
荣成 张积伟:
荣成过去靠渔业,现在发展靠海洋。国家拿出四万亿拉动内需,用项目与大政策接触,省厅引导地方进行对接。
靖海湾项目众多,造船板块(三星、伽业、百步亭、神飞等)、汽车板块、食品加工板块已经形成规模,自然水深
烟台港 张国建:
建议在海洋功能区划等方面加快进度,以使得港口规划等符合相关海洋规划。目前港口需求的标准在提高,作为物流中心节点的地位在提高,需要的堆场等面积都在增大,是填海大户。
日照港 秦聪明:
目前日照提出的概念是沿桥(欧亚大陆桥)、沿带(鲁南经济带)、沿区(临海工业区)、沿道(晋煤东运通道),几个基地(精品钢基地、石化基地、战略储备基地)、矿石码头项目,岚山港大面积集中集约填海方案已经明确;日照港口岸线只有
应本着规划在先,符合港口、城市以及产业规划,由于填海成本在上升,就需要有项目带动整体填海。
滨州 苏洪山:
滨海新区已由同济大学完成整体规划,4800平方公里,人口82万,占全市22%,其中核心区668平方公里,占海域540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正在推动滨州港来推动滨海新区建设,以建
滨州高涂用海有10万公顷,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希望有相关优惠政策来发展高涂,帮助新区拉动项目,启动这块海域的开发。
东营 郭东升:
东营已由市发改委牵头,对集中集约用海作出了安排,用海类型主要是吹填造陆和防潮减灾工程。新建海堤主要是防止海岸侵蚀,一期
潍坊 侯玉忠:
集中集约用海是新课题,很有可行性,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地方政府积极性很高。
潍坊市情况:现在潍坊市开始决心开发,定位为学习天津新城,举全市之力搞好新区建设,需要占用海域210平方公里。主要是盐化工,目前是“山东循环经济示范区”,“省级开发区”,正在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科学布局为一城四园,即滨海水城,制造业、海港物流、生态化工、绿色能源工业园,其配套设施是防潮大坝,一、二期已经建设中。
建议采取由下而上的程序,严格把关,科学用海。集中集约用海符合当地思路,希望争取到天津滨海新区类似的优惠政策。
高涂用海是特殊的海域,不同于东部填海,高涂用海归入围海较为合理。
沾化 罗云霄:
建议把高涂用海纳入开放用海,简化审批程序,加大县级审批权限。
王智初 副处长:
1.现状与问题:现状要充分肯定近年来省厅的工作,问题是从形势发展需要产生的,提出集中集约用海的概念,符合科学发展观。
2.原则定位问题:从空间上海域陆地统筹,从时间上当前长远要统筹,从内容上经济文化要统筹。要符合省委省政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
3.方法步骤上,尽快到广西北部湾、辽宁“五点一线”学习,因为这两省更近似山东特点。在合适的时机,可考虑让发改委、省委政策研究室参与进来。
4.建议争取到填海造地的政策,可以商业化运营填海造地,把填海造地本身作为项目去做,根据土地成本利润进行政府与企业分成和招商引资,这样可以大大加快集中集约用海的进程。
宋继宝 处长:
1.与发改委结合的时机要合适,太早了不成熟,太晚了也单一部门也做不动,建议在向贾省长科学发展观汇报后再结合发改委。
2.集中集约用海是从被动审批变为主动引导的重大转变,集中集约用海的品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建议有其实后再起有山东特色的品牌名。
3.集中集约用海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大举措,可以与“诸侯经济”发生碰撞,是全新经济形势、社会形势下,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