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捞针”的二十二个日日夜夜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0 16:20:42 

记者 吕宁 通讯员 潘洁沣
MH370客机失联至今超过20天,搜救仍在继续。目前,已经有26个国家投入到这场不计成本的“大海捞针”行动中,“海巡01”轮作为其中一员,3月11日凌晨从上海出发,历经西沙群岛海域、南沙群岛海域、穿过巽他海峡来到南印度洋。截至4月1日,22个昼夜几乎不间断地航行,距离超过9000公里,来到位于南纬43度、东经95度的珀斯西南指定搜索海域。
在超过115万平方公里的南印度洋搜索区域,寻找一架长约60米的波音777客机的残片,这意味着,你必须像习惯于每天西边日落一样,习惯一无所获的结果,并且在第二天日出时,恢复百分百的状态去继续航行和搜索。
远 航
3月11日零点,“海巡01”轮启航离开上海的时候,26名船员没人会想到,这次例行的南巡,会一直延伸到南半球海域。
20多天来,“海巡01”轮与时间赛跑,一路向南。从东海、南海、印尼苏门答腊海域、澳大利亚圣诞岛海域,一直到南半球高纬度的珀斯西南海域。“我现在才知道,原来环球航行一点都不浪漫。”一位随船人员这样说。
3月26日,出发第16天,船行驶到东经95度、南纬23度,此时此地,相距北纬31度的上海,有半个地球之遥。天又凉了,船员前几天在赤道附近暴晒的皮肤还在蜕皮,又不得不重新翻出久违十多天的外套。
海上的每一个早晨,“海巡01”轮的驾驶台几乎都是这样开始一天的工作的:船长翻看昨晚的值班日志后拿着望远镜认真瞭望,大副在海图上比划着,准备来交接班的二副则在雷达上标绘。而每个晚上,驾驶台永远都是在漆黑中忙碌着,“驾驶台是不允许有照明的,就连制图室的灯光也得用帘子遮得严严实实。就跟开夜车一个道理,车里面开灯你就不能看清夜路。”大副张博介绍说。
“一直到现在,船员们的工作热情都很高涨,大家都觉得参与到这样一件重大的事件中,是一种职业荣誉。”船长姜龙说。
搜 索
“海巡01”轮穿过巽他海峡进入当时划定的南部搜寻区,就正式开始搜索,全天24小时12班轮班,每一个船员都参与到搜索工作中来,值班日志记录写满了一本又一本。
3月21日搜索2757平方公里,3月22日搜索2643平方公里,3月23日搜索2984平方公里……“专业上我们在进行海空立体平行线搜索,因为有直升机的配合,讲得形象一些,我们的搜索就像在海上耕地一样,往返再往返,目的就是为了不留一处死角。”姜龙船长解释说。
尽管“海巡01”轮上有各种先进的搜索设备,但真正到了搜索阶段,最管用的还是最原始的办法——用眼看。3月22日,脾气古怪的南印度洋突起狂风巨浪,天气情况达到了中止搜索的条件。船长一大早就通过广播告诉大家要注意安全,并且要求搜索值班继续进行。
下午2时,船员们在驾驶台拿着望远镜进行海上搜寻,密密麻麻的雨滴,让可视范围由5公里缩小到不足2公里,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即便是发现一个疑似物体,也会随着海面大幅度颠簸起伏,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踪影。虽然通过望远镜能够勉强看清楚一些,但盯着镜片一旦超过10分钟,眼睛就会十分酸胀、头脑眩晕。
在南印度洋搜寻的9天里,“海巡01”轮的舰载直升机共起飞了5次,与母船配合进行更高效率的搜索,执飞的两名机长,年长的刘建华是一名老直升机飞行员,他的飞行里程在中国现役的直升机飞行员中排名第三。年轻的机长张勇今年37岁,也是一个有20年“飞龄”的老飞行员了,1998年就开着直升机参加过松花江抗洪。
“海巡01”轮南行途中,随船人员最兴奋的就是搜索到手机信号的那一刻,“快快快!有信号了!”在新加坡补给的那一晚,大家纷纷掏出手机奔出舱外。飞行甲板上聚集了很多人正在打电话,信号很弱,每人都把手机举得高高的,希望能把捕捉到的信号留在自己的手机里,然后哆嗦着按起父母爱人的号码,熟悉的彩铃响起来了。
海上22个日日夜夜,一幕幕不间断航行的片段……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