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为国内相关城市创造了共享开放、共享市场和共赢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瞄准这一历史契机,各大沿海城市纷纷规划,以争取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取得有利先机。近日,青岛借着举行建设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讨会的时机,提出规划建设4大功能载体,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欲当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
历史 与丝绸之路的联系源远流长
“青岛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源远流长,如今作为我国重要的港口枢纽和经济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强大竞争力,特别是定位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龙头城市后,被注入了更大发展潜力和更大发展空间。面对国家新时期的开放战略,青岛有能力、有义务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去,为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做出应有贡献。”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明确提出了青岛这个海滨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而青岛的发展与建设,也为青岛市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首先,从陆上丝绸之路看,陆上丝绸之路虽然与青岛距离较远,但经新亚欧大陆桥,青岛与陆上丝绸之路紧紧相连。1904年,胶济线建成,打通了青岛向内向外联系的通道;1952年,陇海线修至兰州,贯通了中国的西部大动脉,进一步密切了青岛与内陆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联系。此后,青岛不断密切与内陆省份的经济联系。
其次,从海上丝绸之路看,青岛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海上丝绸之路分为南线、北线两条起航线,青岛古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北线起航点,与我国南部早期的广州港、泉州港、漳州月港一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很早就有了对日本、韩国的人员交往和文化经贸联系。”来自青岛的一位专家指出。
条件 海洋综合实力支撑“一带一路”
“青岛是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岸线经济与海洋经济的重要交汇点、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交汇点、亚太与亚欧两个板块的重要交汇点,应该充分发挥这些特有优势,首先用足、用好存量的政策资源,进而用好增量的政策资源,科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
从地理位置上看,青岛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出海口,处于海陆丝绸之路“十”字结点位置。青岛向西可连接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中亚5国,向南可通达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向东出海与东北亚各国临近,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
在港口条件上,青岛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物流节点城市和全国交通枢纽城市,目前已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由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组成的,内联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区,外联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四通八达的立体综合运输网络。如今青岛港已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开展贸易往来,初步形成了远近洋航线兼备、干支线配套的全球性网络,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作为国内海洋经济强市,青岛海洋特色优势明显,对外合作交往广泛,2013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316.9亿元,占山东省的12%,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驻青高校院所分别与新加坡、泰国、印尼、越南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海上防震减灾等研究;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79.1亿美元,占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29.2%,占全国的1.9%,经济外向度达到60.3%,与日韩、欧洲、中亚、东盟经贸交流密切,是“一带一路”上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规划 四大功能载体融入“一带一路”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青岛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主要规划建设4大功能载体,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综合枢纽城市。
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青岛将整合海陆要素资源,加快海陆双向衔接,深化与乌鲁木齐、霍尔果斯等西部口岸合作,搭建“青新欧”跨国货运铁路直达通道,加快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建设,打造与韩国贸易交往快速通道,打造环太平洋地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换枢纽。
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将以助推海洋强国战略为目标,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建设东亚海洋合作交流中心,设立东亚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东亚海洋人才教育中心,立足东亚、辐射亚太,在海洋科技、海洋环境保护和灾害应对、国际远洋渔业、海洋经贸等海洋领域多层次开展国际务实合作,打造立足东亚、辐射亚太的国际海洋事务沟通协商机制和合作交流平台。
构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枢纽。青岛将以申建自贸港区为引擎,加快建设财富管理综合金融改革示范区,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实施国际货物贸易提升发展、国际转口贸易突破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跨越发展、国内外贸易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引领发展,实现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
打造“一带一路”综合保障服务基地。青岛将发挥城市功能完善、综合承载能力突出的优势,调动一切资源,整合一切力量,为深远海开发、海域安全、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坚实后盾,建成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保障服务基地。
“青岛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必须通过打造枢纽城市,依靠双向的开放、海洋经济合作、经贸合作和海洋综合保障服务,开展全方位的经济合作、创新发展,全面进入国际价格体系和国际价值分工层面。”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建议:“要按照经济走廊+区域合作模式,从共谋发展、加强融合、密切联系的层面上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按照产业集聚和区域发展的规律,合理建设枢纽城市;按照‘枢纽城市的支撑与自身的转型+自贸区的建设+基础设施针对性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方式,推动发展内涵的转变和整体产业运行模式的转变,使青岛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城市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战略 联片打造提升整体优势
会议专家建议,区域通力协作比单个城市单打独斗具有更大的分工收益和规模效益。青岛应该充分发挥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沿黄流域的龙头作用,联片打造整体优势,抱团参与国家战略,提升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在政策设计上,青岛单体的设计不如上升为群体的设计。比如半岛城市群,以青岛为龙头的港口群、产业群,还有将来的深海产业群等在‘一路一带’战略中的地位。有了群体的概念,在国家的战略定位和作用中,就会受到更大重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强调说。
“在联片打造整体优势的过程中,青岛要充分发挥在港口方面的显著优势。”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建议,“青岛在参与‘一带一路’时,要继续有序地推进深水码头和集疏运通道建设,保持码头吞吐能力适度超前;要结合国家的‘走出去’战略,鼓励港口企业在‘请进来’的同时‘走出去’,推动港口企业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和提升区域性港口;要发挥好海铁联运示范线的作用,大力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和陆桥运量,发挥桥头堡作用;要不断提高服务功能,提高对其他产业的融合,从而更大地发挥好对腹地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说:“青岛应该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深化改革,通过协同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和放大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开放优势,详细制定推进的时间表,瞄准四大功能定位,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目标变成现实。”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王斌表示,青岛要强化在国家海洋整体战略中的作用。青岛要大力实施海洋综合管理,强化规划配套指导,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以有力的措施强化在山东省乃至国家海洋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以强大的海洋实力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龙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