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自北向南形成了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舟山、宁波、厦门八大海洋产业集聚中心。在蓝色经济的大潮中,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如何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形成特色,成为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为此凤凰网青岛特别独家专访了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曙光,听刘教授为我们讲解蓝色背景下的经济发展。
凤凰网青岛频道:目前“蓝色经济”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成熟的结论,您能否给“蓝色经济”做一个定义?“蓝色经济”与“海洋经济”又有怎样的差别?
刘曙光:国内相当一部分的学者专家,包括政府专员。都几乎把蓝色经济和海洋经济等同起来,认为我们做海洋经济就是蓝色经济,但实际上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当然也有联系,联系就是蓝 色经济肯定是涉海的,与海相关的经济,但是与海相关的经济就是蓝色经济吗?这就是一个经常辩论的话题。那在这方面国际上对于蓝色经济的理解,首先也是涉海的,但不是所有的海洋经济都叫蓝色经济,也就是说海洋经济和蓝色经济之间,在内涵上是不一样的。首先,蓝色经济肯定是可持续的经济,以不破坏环境,甚至是保护环境,通过环境的优化来获取财富的一种海洋经济。那与此相关的,蓝色经济在国际上还有一些潜台词,比如开放经济,因为海洋是开放的,是整体的。另外,既然是要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源,而海洋的资源和环境又是相当的敏感,它的资源的构成以及生成,好多是可再生的,在这方面的开发利用很复杂,也很难以应对,所以必须要有科技支撑,称之为创新引领型。总结起来,蓝色经济就是可持续的,开放的,科技创新引领型的海洋经济。
人物介绍:
刘曙光,男,196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人文地理学博士,目前就职于中国海洋大学,任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创新体系理论问题研究,海洋区域经济和海洋产业经济,中国与世界经济,海洋经济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