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陆兼具有优势有望跻身国家丝路战略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6:25:24
古丝绸之路上遥远的驼铃羌笛又逐渐清晰。
随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表达了希望纳入其中的期盼,并开始了准备工作。
山东是其一。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张务锋对媒体表示,他专门在两会上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在国家实施的“一路一带”战略中,将山东全省纳入“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范围;将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临沂、济宁、枣庄和菏泽等8市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范围。
“对于丝绸之路,以前研究的重点是陆上。其实,从春秋时期山东就开辟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比汉武帝时期的丝绸之路至少早了500年。”曾出版专著《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所长刘凤鸣7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铺就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现在把山东纳入海上丝绸之路是实至名归。
“无论从历史文化的渊源出发,还是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考量,山东都具备纳入‘一路一带’的基础和条件。”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山东社科院副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郑贵斌分析认为,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山东这几年一直特别注重海陆统筹发展,参与“一路一带”建设前景广阔。
重启丝绸之路
构建开放大格局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9月7日和10月3日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分别提出的,前者为促进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后者则将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发展。此战略构想引起了包括很多地方政府在内的各界关注。
有分析指出,今天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连着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中间串着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边通往欧洲发达经济体,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互利共赢的合作潜力巨大。而“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举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座谈会,西部9省市与东部5省市的相关领导参加。河南、山西、山东、湖南等地虽未参与座谈会,但在随后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上述省份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描述。山东明确表示要“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重启丝绸之路,意在构建全面开放、交流合作的大格局。”在郑贵斌看来,过去改革开放我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通过海上贸易往来,向东、向南开放;未来向西,促进西部开放是一个新探索。向西,能贯穿我国多个中西部省份,融合东西部资源和优势,对外出口方面,有从西汉张骞通西域开始的文化认同,也有巨大的经济贸易需求。“融合了文化张力和现实发展需求,参与的省份越多,拉力越大。”
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在山东起航
“如今在谈到海上丝绸之路时,人们想到的多是从我国东南沿海起航的延伸到东南亚、南亚、西亚直至欧洲的南海航线,而对春秋时期从山东半岛沿海起航的通往韩国、日本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很少提及,其实,它比汉武帝时期的陆路丝绸之路至少早500多年。”刘凤鸣告诉导报记者,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与海外朝鲜诸国做生意的“大动作”,拉响了山东半岛沿海港口起航船的汽笛;齐国的巨大财富,为贸易储备了充足的货源;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便捷的海上通道,铺就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
然而,这条从春秋时期就开辟出的古航道,却鲜为人知。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山东半岛却没有被列入考察名单。得知此消息的刘凤鸣很难过,他希望通过对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让外界知道并认可山东在中国最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
“初稿完成后,我辗转联系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丝绸之路项目办公室的技术总顾问侯伟泰先生,希望让他了解山东对海上丝绸之路所作的贡献,并将这本书的内容提要翻译好交给他。他看完后,很有感触,特意撰写了前言。”刘凤鸣说,专著出版后,鲁东大学联合联合国泛丝绸之路系列活动组委会等有关单位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齐国开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观点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2009年7月,国家文物局决定将古登州地区的蓬莱和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港口城市一起,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计划。
“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山东海洋文化的空白,这是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增进中日韩三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拉动山东半岛沿海港口城市的品牌效应和旅游产业开发,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打造山东开放新格局。”刘凤鸣认为。
他透露,前几天烟台市有关部门刚召开座谈会,研究如何启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他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如果长岛海底隧道建成,将直接打通山东与东北亚的海上通道。而文化交流是纽带、是主线。韩国在中国的投资山东最多,就是因为山东与朝鲜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韩国人对山东有感情。
另外,青岛市政府在近日颁布的《2014年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思路》中,提出推动“一谷两区”强势崛起、启动“海上丝绸之路”是今年青岛市蓝色经济重点建设工作。
“山东是海上丝绸之路向东、东南的排头兵,山东与东盟经济互补性较强,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东盟已成为山东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郑贵斌认为。海陆统筹一体发展,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推进海洋开放、合作。他透露,山东正在酝酿的“十三五”规划,可能会涉及此战略。
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
除了海上丝绸之路,山东还期望将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临沂、济宁、枣庄和菏泽等8市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其实,早在本世纪初,日照就提出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当时,日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思路是,作为与古丝绸之路基本重合的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日照、连云港等港口城市,通过陇海兰新、日照-侯马-西安和北疆铁路,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最终抵达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口岸,全长1.09万公里,辐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长潜力大。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日照港董事长杜传志也建议将新亚欧大陆桥建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予沿桥城市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日照市等条件成熟的桥头堡试点建设贸易自由港区。
目前的日照,陆上有铁路通往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以及中亚、东欧。在海上,日照港去年吞吐量超过3亿吨,排名全国前十,航线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让日照兼具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优势。
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也建议,争取将临沂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山东济宁等地,过去作为纺织中心,纺织品也通过古丝绸之路运往西域……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