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 绿色发展 山东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6:27:23

山东烟台蓝色经济区生态渔业养殖基地
2013年以来,山东烟台紧紧围绕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积极推动海洋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构建链条完善、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13年,烟台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增长19%左右。烟台把发展蓝色产业作为蓝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整体推进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提升优化海洋渔业,做大做强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物流等海洋第三产业,培植发展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与矿产、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环保与社会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经济成为全市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发展生态渔业 提升产业层次
作为烟台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渔业在烟台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不可忽视。根据《烟台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部署,烟台按照“精养、远捕、深加工”的思路,积极推动渔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品牌和生态渔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渔业经济示范区、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和交易中心。
据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市预计实现渔业总产值680亿元,增长12.8%;水产品总产量189万吨,比去年增加2%。在发展优质水产品健康养殖业方面,烟台努力打造渔业生态养殖品牌,加快海水养殖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330万平方米海水鱼工厂化养殖基地。全市现代渔业园区达30处,占山东省总数的1/5。
此外,烟台水产加工进一步向精深方向延伸,生态、休闲渔业和海洋渔业服务业发展迅速。笔者从山东省中鲁远洋(烟台)食品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该公司的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暨中国远洋金枪鱼基地项目已经投产,建成了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金枪鱼超低温冷库,可以满足全国70%的金枪鱼集散,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17个国家。
目前,烟台市已有莱州梭子蟹、长岛海参、长岛鲍、长岛海带、长岛海胆、长岛扇贝、蓬莱刺参等8个名优海珍品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仅得到越来越多消费群体的认可,烟台渔民也因此获得了更大收益。
集中集约用海 拓展蓝色空间
2007年以来,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探索集中集约用海的路子,打造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蓝色经济园区,体现了用海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烟台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在全省选划的“9大10小”集中用海区域中,烟台占据了“3大5小”,目前已经启动了“2大5小”。笔者从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目前,开发区、龙口、蓬莱、招远、牟平、海阳等6个区域建设共获得批复用海面积171.79平方公里,其中填海面积85.32平方公里。
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集中集约用海项目,是在保护自然岸线的前提下,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海域使用效率更高。每个集中集约用海区都是一个海洋或临海特色产业集聚区,将有利于形成新的产业链和合理的产业布局,逐步成为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围填海利用指标上,烟台市优先用于发展海洋优势产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东部新区建设是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重点工程,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立足自身职能,多次与牟平区政府协调对接,争取单体项目用海支持,最终获准报审7个区域建设用海规划范围外的单体项目,为东部新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设绿色港口 提速生态建设
烟台海岸线资源丰富,总长909公里,约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30%。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破坏与污染在持续“伤害”着脆弱的海洋环境,海洋生态保护面临严峻挑战。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经济科科长鲁德军向笔者介绍,“我市将实施渔业生态修复与海湾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开展海岸带综合整治试点、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开展海洋特别保护区规范建设和管理试点等工作列入蓝色经济区建设重要事项,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强渔业资源修复,大力建设海洋牧场,减缓并遏制渔业资源衰退,对维系水域生态环境、提升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鲁德军说。2013年,烟台市落实各类渔业资源修复专项资金4185万元,共计放流12个品种、10.2亿水产苗种单位,再创历史新高,为渔民增收3亿元。
2013年以来,烟台市还着力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重点推进烟台山、蓬莱、招远砂质黄金海岸等3个国家级海洋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和专家论证评审工作。
为更好地开展海岸带综合整治,烟台市研究制定了《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实施方案》,并建立完善了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储备项目库……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