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永葆红树林的苍翠

来源:梁思奇 夏琛琛   发布时间:2015-05-21 03:20:28 
新华网南宁11月21日电(记者梁思奇 夏琛琛)不久前,一个消息从北海市传出:市人大常委会否决了市政府关于环境污染整治的专项报告。在政府随后召开的整改会上,环保部门一位负责人不无委屈地表示:北海的空气质量连年名列全国前茅,今年上半年各项指标甚至优于去年同期,人大常委会的否决,不是因为环境出了问
题,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北部湾的著名旅游城市,北海市对环境“更高的要求”随处可见:它罕有地将全部城市建成区(包括两个工业园)划定为不允许使用燃煤和重油的“禁燃区”;虽然是广西最大的渔业基地,它将作为重要产业的鱼粉加工厂全部迁离市区;几年前,提出“还滩于自然、还滩于大海”,将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数十幢临海建筑全部拆除;而去年为了调整原规划在海边的一座五星级酒店的选址,政府“赔”了整整1个亿。

不仅是北海市,在“西部唯一一片海”的北部湾经济区,人们普遍感受到这种对环境“更高的要求”: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钦州市重点发展临海工业,近几年一批火电、炼油、造纸等大型工业项目陆续落户。在这里,每天仍有数以百计的中华白海豚碧波戏水,成为伴随着工业化步伐的一道最为惹眼的风景。海上观豚作为当地一个独特的旅游项目,每天吸引数以百计的游客,他们出海有八成机会能看到海豚。

在拥有“广西第一大港”的防城港市,千万吨钢铁基地和核电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而为了保护港口附近的红树林,防城港市政府对已经通过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将5000亩原定建设港口仓储区的黄金宝地规划为城市湿地公园。

按照广西的规划,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新的增长极,重点建设沿海石化基地、钢铁基地、林浆纸一体化基地、铝加工基地和精细化工基地。围绕这些基地形成的产业带,将使北部湾这块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短板得以“补齐”。如何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目标,成为广西一个必须直面的课题。

为了从整体上落实保护北部湾经济区的环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划定了面积达42500平方公里的“生态地区”,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5%,其中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就达4899平方公里,并提出“根据需要,经批准规划期内可适当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但不得减少”。

由于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广西沿海3市基本结束了过去一度存在的“同质化”竞争态势,逐步走上了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的路子。“分量不够”的铁合金企业成为钦州市的“弃儿”,一个投资8000多万元的氧化球团烧结项目被防城港市谢绝,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北海市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工业的核心,印染、皮革等与旅游相冲突的项目被拒之门外。而在2008年的政府预算中,北海市安排的节能减排专项经费达2000万元。”

在北部湾采访期间,记者听北海市的干部说起这样一件轶事: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温卡华曾向一些部门领导推荐一篇报告文学《永远的红树林》,在这部讲述知名学者梁言顺博士研究“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为内容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在追求GDP的同时,必须考虑代价因素,一个国家发展的水平不完全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而是由经济、资源、环境的和谐程度所决定。“北部湾的发展,使目前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切实保护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温卡华说。

北部湾海岸线拥有全国37%的红树林。在浩淼的大海与广袤的陆地之间,有“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海洋自然生态系统”之称的红树林保持着和谐与平衡。在寻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北部湾蓊郁茂盛的红树林不仅向人们展示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魅力,更见证着北部湾的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