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落下帷幕南极环境问题再成焦点

来源:中国海洋报特约记者 陈丹红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7:35 

为期11天的第28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TCM)6月17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落下帷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2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下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和4个工作组,分别就环境保护、应急环境责任事故、旅游、南极考察活动和法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瑞典外交大臣出席了开幕式,瑞典国王到会听取了南极科学讲座和会议情况报告。

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是讨论通过了应急环境责任事故附件,即马德里议定书第六附件。此前的十几年里,协商国一直就此争论不休。本次会议,在东道国的大力协调下,终于结束了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该附件的主要内容为,在南极地区活动的船只和陆上设施,如果发生紧急事件,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方应采取行动控制污染扩散,并清除污染。如当事国不采取行动,其他国家可以采取行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由此而产生的费用由当事国承担。该附件同时规定了赔偿上限、免责条款和求偿问题,如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敌对方破坏等情况可以免责;陆地设施的赔偿限额约为450万美元等。

环保问题一直是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焦点议题。此次会议下设的专门委员会——环境保护委员会进行了为期5天的会议。共有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交了以环境为题的工作文件,涉及环境影响评估、海洋污染控制、动植物保护、废弃物管理和区域保护与管理等多方面。其中,环境累积影响评估、动植物的保护和勘探问题引起了会议强烈反响。与会各国一致认为应全面加强南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应建立监测系统,对南极环境进行中长期监测,并着重开展南极环境累积影响评估。

会议另一项引人瞩目的议题是南极旅游问题。据国际南极旅游业者组织通报,去年共有3万多人前往南极旅游,旅游线路基本为乘船从南美前往及乘飞机从澳大利亚前往。在本次旅游组会议中,是否禁止在南极建立永久性旅游设施成为争议的焦点。会议明显分为两大阵营,持赞成观点的主张在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层面上禁止在南极建立旅游设施,而阿根廷、智利、巴西等南美国家则认为应由各自国家对此进行决策。可以预见,南极旅游将成为下次会议的重点问题。

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为国际南极领域层次最高的会议,目前共有28个国家为协商国。我国于1985年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本次会议,我国派出了由8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代表团在会上就责任附件等有关问题发表了意见,通报了我国近两年南极环境保护情况及冰穹A考察情况,并感谢美方对冰穹A考察中发生高原反应的我国机械师的紧急救助。

摘自《中国海洋报》1417期

2005年6月23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