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发力打造海洋牧场

来源: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4-02-07 14:36:20 

1月21日,上海股交中心,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家山海洋牧场有限公司顺利完成挂牌,标志着辽宁省又一个海洋牧场品牌在扬帆起航。
 而就在4天前,辽宁省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明确提出:“抓好海洋牧场建设,使之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什么要打造海洋牧场?“形象地说,就是通过‘底播增殖’手段,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让鱼贝类资源在自然海域里生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红生介绍说,构建海洋牧场是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2013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作为海洋经济重要一支的海洋牧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过去,人们总觉得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者有所冲突。”杨红生说,海洋牧场这种生态型渔业发展模式,克服了过度捕捞带来的资源枯竭、由近海养殖带来的海水污染和病害加剧等弊端,是海洋渔业生产的一次变革。
 海洋牧场,这个美丽而遥远的名字,如今在辽宁逐渐变成现实。2011年2月,辽宁正式启动现代海洋牧场“1586”工程,围绕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着力实现“资源修复、耕海牧渔、种质保护、环境改善、科技先导”等五大目标,建设8个核心示范区,实施苗种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牧场关键技术研究、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近海生态立体增养殖、近岸综合养殖开发六大项目。
 作为8个示范区当之无愧的“急先锋”,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10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2003年他们率先成立辽宁省首家企业海洋生物研发中心;两年后投资200多万元建设海洋生物实验室并建造一艘水质监测船;2009年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合作,在獐子岛周边海域投入浮标群,利用浮标将海上温度、气象、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等数据通过GPS卫星传递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海洋观测基站,对獐子岛海洋牧场的空间、水面、水体和海底进行24小时监控……
 “在这片一望无垠的海面下,养殖的是大大小小的海参。”站在獐子岛刺参原种场的高台上,獐子岛渔业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浅海“底播增殖”是打造海洋牧场的重要手段,他们刚刚在海洋牧场投放虾夷扇贝苗种50亿枚,底播面积100万亩,目前各类海产品底播总面积已达1000万亩,预计年产海珍品5万吨。
 与岛上居民聊天,“水质保护”也是热议话题。2013年11月,獐子岛海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獐子岛2000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中,人工鱼礁、人工藻礁等设施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海洋生物营造了栖息的家园,像多年不见的刀鱼、安康鱼等已经常出现。
 不单是在獐子岛,其他海洋牧场的建设也取得实质性进展。日前,大连市区三山岛、金州区蚂蚁岛、开发区城子村3处海洋牧场示范区均已完成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共投放人工鱼礁4555个、12540立方米,投礁海域面积3500亩,未来将陆续在示范区底播虾夷扇贝、海参、鲍鱼等海珍品苗种4000万枚。
 耕海万顷,养海万年。外长山要塞区政治部主任王兆建告诉记者,作为海洋大省的辽宁,近年来不断贯彻海洋牧场的建设理念,实施一系列海洋种养殖改革举措,使一望无垠的海洋变成了绿色牧场。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氧气,供给海水中层养殖的贝类;贝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被藻类吸收,其排泄物被海底的海珍品所利用;海水中过剩的氮磷等有机物被藻类吸收,清洁的水环境又为贝类的生长创造了条件……踏访丹东、锦州、营口等地的海洋牧场,记者欣喜地看到,依托海洋牧场形成的先进立体循环生态养殖系统,正在渤海海域蓬勃发展……查看全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173079.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