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报讯 在日前召开的浙江省“两会”上,东海无鱼、海洋能源开发及湿地保护的问题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大家纷纷表示,保护海洋环境,刻不容缓。
吁建统筹治污机制
近年来,东海渔业资源锐减的现状备受关注。浙江省人大代表、岱山县县长毛江平说,虽然这与捕捞量大有关,但究其根源还是陆源污染造成的。2012年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结果显示,舟山海域污染90%以上属于输入性污染。他建议,浙江省人大应在更高的立法层面启动调研,重点加强污染源治理,遵循“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污、谁缴费”的原则建立陆海统筹机制。
调整休渔期方案
当前,浙江海洋捕捞产能严重过剩,涉渔“三无”船舶量大、面广,非法捕捞猖獗。
浙江省人大代表、温岭市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丁理法建议,要加大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同时调整现行海洋休渔期限:灯光围(敷)网作业休渔时间由5月1日12时~7月1日12时调整至4月16日12时~8月16日12时;建议取缔帆式张网作业,其他张网作业休渔时间由6月1日12时~9月1日12时调整至4月1日12时~9月16日12时。
海洋能源开发需金融创新
浙江省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郭吉丰表示,浙江海洋清洁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海洋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在浙江电力装机规模中的占比还不高,支持发展海洋清洁能源的政策还不够完善,海洋清洁能源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他建议,政府可设立专项引导资金,提高清洁能源的经济性和使用的积极性;制定完善海洋清洁能源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努力消除在融资方面的制约瓶颈。
郭吉丰说,可根据开发阶段不同,建立股权投资基金或产业基金助推产业化发展。可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引进国内外新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推动一批海洋能源新技术项目。
为滨海湿地“体检”
浙江省人大代表、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王慧中表示,作为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活跃的地带,湿地是当前被污染的主要区域。究其原因,除了近岸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外,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也是原因之一。
王慧中建议,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应编制针对性强和科学合理的海岸带科学发展规划和相应的功能区划,划定生态红线;加强涉海工程监管,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设立专项资金,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体检”,并支持相应修复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查看全文:http://ocean.china.com.cn/2014-01/25/content_31302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