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将设外向型文化产业实验区
昨天下午,山东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举行专题记者会,6位委员就“统筹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协调发展”答记者问。记者获悉,中日韩自贸区一旦设立,将不会引入劳动密集型项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将设外向型文化产业实验区,争取能享受上海自贸区政策。
省政协常委、青岛市副市长栾新:
【关键词:蓝区】
中日韩自贸区一旦设立 不会引入劳动密集型项目
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蓝区核心城市的青岛,今后的发展目标定位如何?据省政协常委、青岛市副市长栾新介绍,今后青岛将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先进区、山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区。
专题记者会上,关于中日韩自贸区的申办情况颇受关注。栾新表示,中日韩自贸区的申办工作正积极进行中。“青岛到韩国、日本的飞机航程只有1个小时,目前韩国在青岛常住人口有10万;我们具备开办中日韩自贸区的经济基础……”
但中日韩自贸区的开通是把“双刃剑”。“他们的产品进来了,肯定会对我国的产品有冲击。”栾新说,从已有的合作经验来看,青岛会引入高新技术而非简单的加工。“目前青岛已有一家韩国的电子产品加工厂,以后会避免劳动密集型项目和工厂扩大。”
省政协常委、东营市科协主席张义泉:
【关键词:黄区】
设外向型文化产业实验区 争取能享受上海自贸区政策
2009年11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4年多来发展迅速。昨天,省政协常委、东营市科协主席张义泉表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欲设外向型文化产业实验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希望能享受上海自贸区待遇。
为实现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继续快速发展,张义泉表示,经济区6市19县已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制定各自相应的发展战略,防止项目重复形成不良竞争;优势要素捆绑包装,争取发挥最大效益; 优势产业合作,打造高端拳头产品;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形成旅游联盟。
他建议建设青岛、东营、天津高铁,使蓝黄两区和天津经济开发区连接起来,以便充分利用天津的生产力和人力要素。建议推进沿海高等级公路建设,最好都建成高速公路。设立外向型文化产业实验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希望能享受上海自贸区待遇。
省政协委员、济南市规划局局长贾玉良:
【关键词: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圈内到济南 就像从郊区进城
去年8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概念一夜深入人心,济南和周边6个城市协作发展,被形象地称之为非常“6+1”。省政协委员、济南市规划局局长贾玉良表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个核心、两个圈层发展,随着高铁时代到来,以及规划城际铁路的逐步建设,从济南即便到圈里最远的城市,不会超过1个小时。打个形象的比喻,将来从泰安、莱芜到济南,就跟现在从郊区到市区一样方便。在昨天的记者会上,贾玉良拿着一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地图向记者讲解济南到圈里城市的垂直距离。“到泰安60公里,到莱芜70公里,最远的也就110-120公里。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济南到圈里最远的城市,也不会超过一小时。”
贾玉良介绍,目前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目标明确:一个核心、两个圈层,以70公里为界,同城发展。“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要素市场、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均一体化发展。”贾玉良说。
省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华:
【关键词:西部隆起带】
政府的手伸的太长 营商环境差
“我的家乡在济宁,是西部隆起带的一部分,我盼望我的老家早日‘隆起’!”昨天,省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华的开场白,一下拉近了时空距离。
西部隆起带如何隆起?陈华表示,必须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政府引导、市场主打,财政政策吸引、银行跟进,社会资本跟进。“但目前政府伸的手太长了,它不需要审批,要做‘傻政府’,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就可以了。政府放开手脚,挣钱的事让民企去做。”陈华说。“山东为什么出不了马云、马化腾?像微信那样的技术,为什么在山东落不了地?这需要我们去反思,山东的营商环境还是有问题。”“西部克隆需要高端、高质、高效产业的支撑;同时需要有好的金融政策支持。”陈华建议,西部隆起带应建立普惠金融体系,打破目前银行嫌贫爱富的状况,多建倾向于中小微企业和农村的金融体系……
查看全文: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401/20140122/news_20140122_2354440.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