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渔业的荣耀与成就———来自全国渔业第一大市(县)的报告
来源:余向东;缪翼 发布时间:2015-05-21 03:21:00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的顶端,天之涯,海之角,有湛蓝的天、湛蓝的海,渔业民俗独特鲜明,历史文化久远厚重,为我国北方沿海钟灵毓秀之地。全市海岸线长492公里,分布着10个海港、70多个大小岛屿,拥有滩涂15万亩、浅海水面200万亩,临近烟威、石岛等渔场,发展渔业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1982年至今,荣成渔业领跑万里海疆,全国渔业第一大市(县)的地位未曾动摇。改革开放三十年,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续写荣耀与辉煌。
渔业经济“大龙头”,引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渔业是荣成经济的支柱和龙头,也是最具潜力的产业,有资源,有特色,有积累,有经验,建设“海上荣成”的鼓点越敲越紧,“渔业兴市”的口号越叫越响,在调控中发展,在调整中提高,在竞争中跨越,发动全社会大办渔业,形成乡乡镇镇搞渔业、各行各业办渔业的局面。到2007年底,拥有规模以上涉渔企业200多家,渔业固定资产总值358亿元。2007年全市水产品产量126万吨,渔业经济产值371亿元,约占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一个县级市,渔业经济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对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举足轻重。渔业经济所派生出的海洋生物加工业、船舶制造业、临港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各有几十亿的产值。荣成把千里海岸建成集赏景、访俗、赶海、垂钓、品海鲜等内容于一体的幸福海岸,重点打出海洋景观、历史文化、渔家民俗、滨海度假、宗教寻根“五张旅游牌”,去年共接待中外游客50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
如今在荣成,成山、俚岛、滕家、虎山、人和、斥山、邱家、寻山等等每一个沿海乡镇、乃至渔村,在我国渔业经济版图上似乎都是响当当的地名,都有一个或多个实力企业做为支撑,经济繁荣,渔民富裕,社会和谐。作为我国北方最大渔港的石岛港,已发展成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港口型都市。可以说,渔业经济稳,则荣成经济稳;渔业经济兴,则荣成经济兴。
渔业龙头企业,引领现代渔业的方向
上世纪九十年代,荣成的渔业企业跳出“重生产、轻加工”的传统思维,加工产品摆脱“傻、大、粗”的落后圈子,通过实施“三引”(引进技术、人才、资金)、“两扩”(扩大加工规模和加工领域)、“一提”(提高产品档次)措施后,龙头企业的实力逐步壮大,水产品加工业走向兴旺。形成了盐渍海带、鱼粉饲料、大众化方便食品、海洋保健品和海洋生物药品等五大体系300多个加工品种,拥有现代化加工企业近150家。2007年加工业实现产值150多亿元,与荣成撤县建市的1988年相比,年均递增20.6%。全市产值过亿或利税超千万的企业达41家,10%的企业创造了43%的渔业总产值和45%的利税总额,骨干企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荣成市发展现代渔业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进科技兴渔战略。与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引进并培养大批科技人才,成为科技兴渔的脊梁;建立市、镇、企(村)三级科技推广体系,形成“千里渔业科技长廊”。全市渔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二是实行企业规范化管理,按国际化标准组织生产,已有141家企业通过HACCP、IS9000系列和欧盟注册认证。2007年全市出口水产品15.6万吨,创汇近4亿美元。三是打造产品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好当家、靖海、寻山、泰祥、俚岛等龙头企业和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已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以养兴渔,养殖捕捞加工并举
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绝大部分传统渔区对集体渔业实行分包到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荣成市根据海洋渔业一次性投资大、丰歉性大、风险性大、协作性强的“三大一强”特点,探索和建立了“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分级承包,纯益分成”的集体合作型渔业经营模式,实践证明,这样的“统分结合”是正确的选择,积累了很大的发展后劲,为建设现代渔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对集体经济或企业进行改制、改造,形成“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新型模式,与时俱进,强上更强,一切进展顺利。荣成市一位渔业官员说,如果当年把渔船分掉,再“统”就比较困难,不会有今天这个局面,“因渔制宜”好。
因渔制宜,与时俱进,还体现在适应资源与市场形势变化,组织实施“以养兴渔”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到2007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32.5万亩,养殖产量58万吨,实现产值72.8亿元;其中鲍鱼、海参、牙鲆等名优海珍品产值达52.4亿元,占养殖业总产值的72%。2007年远洋捕捞产量5万吨,产值6亿元,拥有149艘远洋渔船。以前主要靠近海捕捞,现在是全面发展的大产业。
在荣成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一份文字材料上,有关于未来养殖、捕捞、加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其中提到,争取到“十一五”末,全市拥有年产值上10亿元的民营水产加工企业200家以上。材料上还有这样的文字:“支撑我市渔业经济发展的优势,有的正在衰退,有的已经消失。我市渔业经济已到背水一战的重要转折时期,搞得好,还可以再创新优势,再铸新辉煌;搞不好,就要走向衰落,甚至被市场竞争淘汰出局。”要“坚决打胜渔业经济转型这场攻坚战。”
荣成渔业的全国第一
1.水产品产量。2007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26万吨,自1982年起位居全国县级首位。
2.渔业经济总收入。2007年,渔业总收入达到371.3亿元,自1982年起位居全国县级首位。
3.国家海洋“863”项目。到目前,全市拥有海洋“863”项目22个,其中寻山集团11个,是承担国家“863”计划海洋课题最多的企业。
4.海带产量。2007年,淡干海带产量达到15万吨,盐渍海带产量达到22万吨,占全国海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5.国家级魁蚶良种场。2004年12月,荣成崂山海水养殖苗种有限公司被批准为国家级魁蚶良种场,也是全国唯一一家魁蚶良种场。
渔业经济“大龙头”,引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渔业是荣成经济的支柱和龙头,也是最具潜力的产业,有资源,有特色,有积累,有经验,建设“海上荣成”的鼓点越敲越紧,“渔业兴市”的口号越叫越响,在调控中发展,在调整中提高,在竞争中跨越,发动全社会大办渔业,形成乡乡镇镇搞渔业、各行各业办渔业的局面。到2007年底,拥有规模以上涉渔企业200多家,渔业固定资产总值358亿元。2007年全市水产品产量126万吨,渔业经济产值371亿元,约占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一个县级市,渔业经济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对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举足轻重。渔业经济所派生出的海洋生物加工业、船舶制造业、临港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各有几十亿的产值。荣成把千里海岸建成集赏景、访俗、赶海、垂钓、品海鲜等内容于一体的幸福海岸,重点打出海洋景观、历史文化、渔家民俗、滨海度假、宗教寻根“五张旅游牌”,去年共接待中外游客50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
如今在荣成,成山、俚岛、滕家、虎山、人和、斥山、邱家、寻山等等每一个沿海乡镇、乃至渔村,在我国渔业经济版图上似乎都是响当当的地名,都有一个或多个实力企业做为支撑,经济繁荣,渔民富裕,社会和谐。作为我国北方最大渔港的石岛港,已发展成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港口型都市。可以说,渔业经济稳,则荣成经济稳;渔业经济兴,则荣成经济兴。
渔业龙头企业,引领现代渔业的方向
上世纪九十年代,荣成的渔业企业跳出“重生产、轻加工”的传统思维,加工产品摆脱“傻、大、粗”的落后圈子,通过实施“三引”(引进技术、人才、资金)、“两扩”(扩大加工规模和加工领域)、“一提”(提高产品档次)措施后,龙头企业的实力逐步壮大,水产品加工业走向兴旺。形成了盐渍海带、鱼粉饲料、大众化方便食品、海洋保健品和海洋生物药品等五大体系300多个加工品种,拥有现代化加工企业近150家。2007年加工业实现产值150多亿元,与荣成撤县建市的1988年相比,年均递增20.6%。全市产值过亿或利税超千万的企业达41家,10%的企业创造了43%的渔业总产值和45%的利税总额,骨干企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荣成市发展现代渔业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进科技兴渔战略。与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引进并培养大批科技人才,成为科技兴渔的脊梁;建立市、镇、企(村)三级科技推广体系,形成“千里渔业科技长廊”。全市渔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二是实行企业规范化管理,按国际化标准组织生产,已有141家企业通过HACCP、IS9000系列和欧盟注册认证。2007年全市出口水产品15.6万吨,创汇近4亿美元。三是打造产品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好当家、靖海、寻山、泰祥、俚岛等龙头企业和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已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以养兴渔,养殖捕捞加工并举
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绝大部分传统渔区对集体渔业实行分包到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荣成市根据海洋渔业一次性投资大、丰歉性大、风险性大、协作性强的“三大一强”特点,探索和建立了“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分级承包,纯益分成”的集体合作型渔业经营模式,实践证明,这样的“统分结合”是正确的选择,积累了很大的发展后劲,为建设现代渔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对集体经济或企业进行改制、改造,形成“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新型模式,与时俱进,强上更强,一切进展顺利。荣成市一位渔业官员说,如果当年把渔船分掉,再“统”就比较困难,不会有今天这个局面,“因渔制宜”好。
因渔制宜,与时俱进,还体现在适应资源与市场形势变化,组织实施“以养兴渔”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到2007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32.5万亩,养殖产量58万吨,实现产值72.8亿元;其中鲍鱼、海参、牙鲆等名优海珍品产值达52.4亿元,占养殖业总产值的72%。2007年远洋捕捞产量5万吨,产值6亿元,拥有149艘远洋渔船。以前主要靠近海捕捞,现在是全面发展的大产业。
在荣成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一份文字材料上,有关于未来养殖、捕捞、加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其中提到,争取到“十一五”末,全市拥有年产值上10亿元的民营水产加工企业200家以上。材料上还有这样的文字:“支撑我市渔业经济发展的优势,有的正在衰退,有的已经消失。我市渔业经济已到背水一战的重要转折时期,搞得好,还可以再创新优势,再铸新辉煌;搞不好,就要走向衰落,甚至被市场竞争淘汰出局。”要“坚决打胜渔业经济转型这场攻坚战。”
荣成渔业的全国第一
1.水产品产量。2007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26万吨,自1982年起位居全国县级首位。
2.渔业经济总收入。2007年,渔业总收入达到371.3亿元,自1982年起位居全国县级首位。
3.国家海洋“863”项目。到目前,全市拥有海洋“863”项目22个,其中寻山集团11个,是承担国家“863”计划海洋课题最多的企业。
4.海带产量。2007年,淡干海带产量达到15万吨,盐渍海带产量达到22万吨,占全国海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5.国家级魁蚶良种场。2004年12月,荣成崂山海水养殖苗种有限公司被批准为国家级魁蚶良种场,也是全国唯一一家魁蚶良种场。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