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为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快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为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2月1日)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渔业专业会议刚刚闭幕不久,农业部渔业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就联合召开这次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非常及时也十分必要。这是全国水产推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对于加快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和渔(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渔业专业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研究2007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同时,对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进行部署。下面,我先谈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的成绩
我国的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绝大部分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成立的,它的发展是与我国渔业快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目前,全国已建有国家、省、地、县、乡五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4453个,人员466万。近年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注重能力建设与改革创新,狠抓重大技术示范与推广,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为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渔(农)民收入,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大力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多年来,组织推广了淡水池塘高产高效综合养殖、名优新品种养殖等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科技含量,促进了养殖业发展,为实现我国渔业从“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增长方式的转变,又组织推广了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优势出口水产品健康养殖等技术。在实施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和渔业科技入户行动中,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都发挥了骨干作用。此外,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还在水产资源增殖放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深入开展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和规范用药指导工作,为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起到了技术保障作用。1999年以来,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为依托,逐步建立了拥有3000多个监测点的“国家—省—地—县—点”五级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体系。2006年,监测面积占养殖面积的7%~8%,监测重点养殖品种80多个、主要病害180多种,基本掌握了重大养殖疾病发病、流行和危害情况,为养殖者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为行政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也有新的进展,已建立了5100人的防疫检疫员队伍。水产养殖用药指导工作有了新突破,大力开展渔用药物使用技术的示范与培训,参与渔药标准的制订,探索建立养殖用药可追溯制度。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安全起到技术保障作用。
三是加大渔业实用人才和新型渔(农)民的培养,为渔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长期以来,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通过现场示范与咨询、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渔(农)民。“十五”期间,全国共开展技术培训7万多期,培训人员590多万人(次)。特别是配合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项目的实施,开展了大规模的渔民转产转业培训,3年来共培训渔民6.3万人,其中68%实现了转产后的第一次就业。依托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渔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已初步形成,已拥有鉴定站和工作站49个,培养建立了1300多人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
四是不断创新渔业公共信息服务方式,为渔民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近年来,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加强了渔业公共信息服务功能,以基层为基础、以省级为枢纽、以全国总站为核心的信息网络基本形成。通过编发水产科技简报,设立110热线电话,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开办推广专题节目等,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宣传渔业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普及新技术,发送水产养殖病害信息,发布养殖水域环境监测情况,提供水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开展灾害预报,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渔业公共信息服务已成为各级推广机构为渔民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能。
五是积极探索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为构建新型推广体系奠定基础。从2002年开始,农业部渔业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辽宁大洼、江苏宝应、浙江余杭、广东海丰、广西合浦进行了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在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下,5个试点县取得了初步成效:推广机构设置较为合理,职能得到科学界定,运行机制有所创新,管理体制得到理顺,技术人员得到优化,经费供给得到一定保障。特别是通过试点,探索了改革的重点,找到了改革的难点,积累了改革的经验,为全面推行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责任,充分发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渔业正处在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过渡期,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跨越,是新时期渔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渔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二是抵御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亟待加强;三是渔民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四是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要深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解决。
建设现代渔业,是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是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和渔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推进现代渔业建设,需要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需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渔业增长的贡献率,需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造就建设现代渔业的人才队伍。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部开始组织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健康养殖推进行动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要认真抓好落实,扎扎实实地把健康养殖推进行动组织好、实施好。
首先,要充分发挥水产推广机构在实施“以养为主”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要继续坚持“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当前,我国水产养殖方式总体上还比较粗放,人工培育良种较少,配合饲料普及率低,养殖病害日趋严重,管理水平和科技进步还不能适应养殖业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和优化现代水产养殖方式,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要着力为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提供技术支撑。要切实发挥推广体系优势,加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二是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要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病害监测体系,提高水产养殖病害的科学监测能力、数据应用能力和疾病防控能力,加强水产养殖水域环境监测和渔业信息服务。三是要培养新型渔(农)民。各级推广部门一方面要抓好面向广大渔(农)民的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为现代水产养殖业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农)民。四是要积极协助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水产养殖业科学管理。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助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推进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规划制订工作,协助做好养殖证发放工作,加快苗种生产许可制度的实施和养殖生产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
第二,充分发挥水产推广机构在转变增长方式和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在健康养殖推进行动和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活动,促进水产养殖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养殖方式和生产管理技术,引导养殖者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应用科学给饲技术,重视改善水质环境,帮助养殖者科学防病治病。二是抓好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推广,促进水产养殖向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在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推广体系的技术和组织优势,集中力量加强良种选育和推广工作,研究探索主要养殖种类的原种保护、良种选育技术,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扎实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制定科技入户实施方案,定期开展巡回指导和技术培训,建立科技入户的长效机制。同时,推广首席专家制和科技入户责任制,继续探索“科技推广人员+示范基地+示范户+养殖户”的推广模式,做到技术人员到池、技术成果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