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大战略提升产业素质
四川省水产局局长 卿足平
四川省渔业经济发展形势及特点
(1)各种类型的水产养殖都呈稳定扩展态势,水产苗种生产稳中有升。全省水产品消费市场继续保持了旺盛的需求,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持续看好,进一步激发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各养殖单位通过各种方法积极筹资融资,加大投入扩大生产。同时,也刺激和吸引了不少新的业主参与到水产养殖业,特别是大量的农户认识到水产养殖业的现实利益和发展前景,纷纷参与到水产养殖业,推动和促进了全省各种类型水产养殖的发展。稻田养鱼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开发的深度、广度和科技含量不断增强,特别是丘陵地区结合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大力实施综合开发,工程规模明显扩大,投资额度显著增加,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稻田养殖名优鱼比重明显增加,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省水产养殖业的新亮点。
(2)水产品价格小幅上扬,渔需物资价格基本稳定。常规水产品价格受食品价格上涨拉动呈稳中小幅上扬态势,部分名优水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主要有鲟鱼、鲑鱼、鳟鱼、黄鳝、泥鳅等品种价格与年初相比上涨幅度都 在 6% 以 上。水产品平均价格同比上涨5.59%,而同期渔需物资价格基本保持了稳定,促进了渔业增效和渔农民增收。
(3)渔业经济结构、品种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在渔业第一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渔业的第二、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促进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将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渔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深入实施渔业“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积极推进水产优势产业带、龙头企业、市场加工和质量安全执法保障建设四大工程。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核心,深化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产业素质。继续强化水产良种、技术推广、质量安全、病害防治和渔业执法体系建设,增强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认真开展水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行动,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以发展现代渔业为方向,以发展“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名优特色水产养殖和培育规模化水产养殖、水产龙头企业为抓手,全力推进水产业区域化、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进三个产业带建设:一是以成都和盆周山区为重点的冷水性和亚冷水性鱼类养殖带建设;二是以长江及其主要支流沿线市县为重点的名优水产品养殖带建设;三是以丘陵地区为重点的稻鱼轮作工程建设。切实依法履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重点加强养殖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监管,认真组织渔政机构、水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单位等通过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开展检查执法,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2)抓好结构优化和科技兴渔,促进水产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在稳定发展常规品种的同时,抓好名特优良种生产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不断提高名优鱼养殖比重,促进渔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同时,抓好水产二、三产业发展。围绕现有水产养殖区域和基地积极兴办水产加工、休闲、餐饮、流通企业;围绕现有水产加工企业,建设若干个水产养殖基地。重点扶持对全省水产科技水平提升作用明显、带动能力强、促进全省水产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项目。整合科研资源,大力开发和引进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水产养殖新技术、新品种,提纯复壮现有优势品种,提高良种养殖比重。组织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开展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科技攻关,特别是开展对区域性、季节性、个别主养品种的病害防治技术的攻关,减轻病害损失。
(3)抓好渔政管理和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努力构建鱼水和谐、人渔和谐的渔业发展氛围。继续实施好一年一度的春季禁渔工作。着力在扩大宣传教育面、加强禁渔期巡查监管、解决禁渔期农渔民生产生活问题上下工夫,全面落实禁渔制度,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的资金支持,并利用一部分
资源补偿经费,开展增殖放流工作。科学选定放流品种和规定,苗种供应实行公开招标,数量规格实行社会公证,放流活动吸收公众参与,积极探索渔业资源增殖和水域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遏制资源衰退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4)着力推进“平安渔业”建设,增强渔业安全保障能力。切实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平安渔业”的物质基础。积极争取农业部的渔港建设项目和渔船救生设备配备和渔船新型对讲机补助项目。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的渔业安全投入机制,争取将渔业安全生产监管、渔港建设维护、渔船救生设备补助、渔业政策性保险补贴等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使渔业安全投入有一个稳定的来源。积极争取将渔业互助保险纳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探索渔业互助保险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5)抓好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夯实水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保障能力。一是充分发挥市场的投资主体作用,引导和保护好当前对水产业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引进新的水产项目。二是认真实施好农业部已批复的水产项目,加强监督检查,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发挥应有效益。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明年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前期工作。三是要抓住中央、省和各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有利时机,进一步争取各级对水产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投入,特别是努力争取把水产发展纳入各级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中去。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