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生态高效规模化养殖应抓住“四大环节”
作者:宗桂元
江苏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70年代初开始从事紫菜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发展思路现已形成了紫菜生态高效规模化养殖体系。养殖面积3.8万亩,占全省养殖面积的十分之一,紫菜育苗面积8.6万平方米,占全省育苗面积的八分之一。36家养殖企业,168台紫菜采摘机,49台一次性加工机械,360户个体养殖户,一个鲜菜交易市场(全国最大),年干紫菜十五万标箱,年总产值1.85亿,亩养殖效益4800元以上。这些企业、个体养殖户百分之九十集中在丰利镇环渔村(生态高效规模化养殖示范村),从事紫菜养殖人员二千余人,同时辐射带动从业人员三千多人。根据近年来的养殖经验,紫菜生态高效规模化养殖应抓住“四大环节”。
第一抓紫菜育苗环节
适时采果孢子。选择合理的栽培良种进行接种,采果孢子和丝状体接种的时间,一般在4月的中旬至5月的采果孢子,按120—200个/平方厘米投入果孢子为宜。
培育健壮丝状体。丝状体的适宜控制温度17—23℃,适度调控光线,1500勒克司左右的光照较为合适。定期洗刷贝壳,选用大汛、雨前的海水(盐度1.017—1.020)(PH8.0—8.3)进行换水,做到两周后换水一次。孢子囊枝的形成与生长以壳孢子采苗前10—25天为适宜期,不宜过早形成。一般时间8月下旬---9月上旬,未形成的应增大光线、流水、充气、适度施肥等方法进行调控。特别高温期间要注意病害防治,对于黄斑病、泥红病这类危害较重的病害,在易发病期加强夜间开窗通风等措施办法,一旦发生病症,应及时排掉池水,加入淡水处理1—2天,对培养池进行消毒处理,停止施肥,可以短时间内控制病害的发展。
及时进行壳孢子采苗。根据膨大细胞发育程度和池水温度(21—23℃)及海水温度(25℃以下),一般壳孢子采苗在9月下旬—10月上旬,贝壳平均出现5—10万级的放散量,即可开始壳孢子采苗,及时检查维尼纶单丝散头,一般每个视野可见到20个以上附着较好的壳孢子方可出池。
第二抓海区选择环节
紫菜生长潮位选择在小潮干线附近到小潮略偏下的地方,潮位高紫菜生长慢、产量低,潮位低易长杂藻。一般选择大潮干露3—4.5小时至大潮线2米水流畅通的海区为宜。并符合GB3097的水质要求。
第三抓冷藏网环节
冷藏网能控制苗期管理中出现的杂藻、浮泥胶体、病害发生,恶劣天气、海况差等不利因素,确保紫菜生产的产量、质量稳定提高。
苗网下海30天,网帘见苗后,在三潮水至下岸二前苗网进库(小汛易长浒苔)。苗网进库前要适时晒网,苗网含水率控制在20%--30%,浒苔多的苗网要含水率高些。用聚乙烯薄膜袋进行包装并立即进库速冻,要求堆三四层袋用木板相隔,行距要有间隙20公分,以提高速冻效率,速冻温度-25℃至-35℃,时间不得低于24小时。速冻后的网苗移入冷藏库中堆垛保存,温度控制在-18℃至-22℃,堆垛保持空气流动,冷藏时间不得低于10天。
冷冻的苗网一般在11月中下旬左右待海况稳定后,海水温度17℃—20℃之间,出库挂网在操作中将苗网尽快浸没海水中,然后再挂网操作,可有效提高紫菜小苗成活率,有利于单孢子放射。
第四抓养殖管理环节
在选择海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养殖,防止过度密植,预防病害发生。网帘张网后,应每天进行巡视,注意不使网帘松动或过分下垂。出苗期间应测量记录海区水温、PH值和比重等有关海况因子,镜检查单孢子的附着量和杂藻的附着情况,以便调整作业管理,将苗网适时进库冷藏。
苗网张挂后,一般50—60天后紫菜长度15—20厘米可采收,水温低藻体生长慢,采收时留得长一些;水温较高时,藻体生长快,采收留得短一些。合理采收能提高紫菜产量和质量,适时采收也能减少病害的发生……查看全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163098.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