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鱼

法国刺盖鱼
俗名:法国仙。吻突出。背、臀鳍前部鳍条呈长丝状。体黑褐色,并举数条黄色弧带纹,鳞列间金黄色。胸鳍基部具一黄色斑。尾鳍圆形。分布:巴哈马,墨西哥湾,加勒比海。
高鳍刺尾鱼
俗名:帆翅倒吊。背鳍高约等于体高。尾柄两侧各具一向前棘。头侧具一经眼褐带。吻、颊部密布针点橙斑。体侧具金黄色细横纹,夹于5—6宽褐横带和相间淡色窄横带之间。背、臀鳍具多条。纵纹。体长130mm 。
分布:南海、台湾,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
黄高鳍刺尾鱼
俗名:黄吊。吻尖突。尾柄两侧各具一平卧向前棘,能竖起。体黄色,无条纹或暗点,体侧中央具一淡色指状斑。体长100mm。
分布:南海、台湾,热带印度洋和中、西太平洋。
紫印鱼
雌鱼鲜黄色,雄鱼玫瑰红色,体侧胸鳍后方具一正方形的紫色斑。体长100mm。分布:台湾,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圆翅燕鱼
俗名:红蝙蝠。背、臀鳍鳍条前部延长,腹鳍也延长。头背缘及鳍缘桔红色。体长300mm。分布:南海、台湾,红海,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黑双锯鱼
俗名:鞍背小丑。体棕褐色。眼后缘具一白色宽横带,体侧第二条白色横带伸向背鳍最后绍棘与鳍条部边缘,呈鞍背状。体长40mm。分布南海、台湾。
长嘴红鹰
吻尖长,呈尖嘴钳状。体细长,银白色。体侧纵横匀布红色带纹,呈红格子状。体长60mm。分布: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
细刺鱼
体侧扁,被细小栉鳞。头较小, 口小,吻稍尖突。两颌牙细小。鳃盖膜愈合,不与峡部相连。体黄色,具5—6条条纹。背鳍鳍棘上部的鳍膜黑色,并延至鳍条部的前半部。本种常被误认为是蝴蝶鱼的一种。
暖水性小型鱼类。体长一般在90毫米左右,较少见,数量有限。布于热带太平洋温暖浅海。我国见于黄海、东海和南海。
宅 泥 鱼
一纵列鳞25—27个。眶前骨与眶下骨具鳞义下缘有锯齿。体侧具3条横带。
暖水性小型鱼类,栖息于珊瑚礁海区。体长一般为10—52毫米。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海区。我国见于南海。
金钱鱼
仅上颌前端具犬牙。眶下骨后角不很斜,其后缘形成的直线向后延伸,远在背鳍前缘之前。背鳍鳍棘间膜凹入不明显;背鳍鳍棘部与锯条部约等高;尾鳍上叶延长呈丝状。
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体长一般190~310毫米。喜栖息于水深32~110米的泥沙底海区。为南海经济鱼类之一,黄海南部偶有捕获。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
羽纹蝴蝶鱼
背鳍鳍棘14根,鳍条部后缘尖凸。头部有一穿过眼径的横带。体侧有多条羽纹状斜带。臀鳍有4强棘。尾鳍宽,呈截形。
暖水性小型美丽蝴蝶鱼,体长一般100毫米左右。栖息于水温较高的珊瑚礁海域,我国见于西沙群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南、北回归线之间。我国产于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