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11个海洋功能区划全部获批将助推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图为山东省荣成市寻山集团海洋牧场
根据国务院今年初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速的集结号全面吹响
时下,世界海洋国家纷纷将发展重点转向海洋经济。近年来,世界海洋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万亿美元。
我国经济也越来越感受到来自海洋的呼唤。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当前,中国对海洋的重视已经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海洋强国已经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
8月底,国家领导人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要顺应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海洋开发能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相关统计显示,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新增需求和大量老龄化装备的替代需求同步上升。这种上升势头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2010年以来愈发强劲,2011年1月至8月,全球钻井装备、生产装备、辅助船等海洋工程装备总成交额超过430亿元,大大超出2010年全年的成交规模,创历史同期最高,标志着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建造能力跟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能力水平的持续提升,也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半潜式和自升式钻井平台、海工辅助船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建造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成功完成7000米级海试,标志着我国深海技术装备研制开始走进世界前列。
当前,把握产业发展大势,强化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任务。
旅游成为海洋经济重要引擎
海洋经济内容丰富,无论是产业基础还是成长潜力,海洋旅游都是做好这篇文章的重要新篇目。
旅游是海洋经济的重要引擎。在海洋主要产业中,滨海旅游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22.1%逐年上升至2012年的33.9%。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这一比例极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海洋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一是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滨海城市旅游目的地,如三亚、青岛、大连、秦皇岛、烟台等。二是一些岛屿日益成为旅游热点,如海南岛、舟山群岛、广西涠洲岛等。三是邮轮旅游发展初具规模。据统计,2012年天津、上海、厦门、三亚四大邮轮港口全年共接待国际邮轮321艘次,同比增长76%,出入境邮轮旅客约120万人次,同比增长达200%。四是形成一批特色海洋旅游产品和活动,如海上垂钓、海上帆船和海上冲浪等。
不容忽视的是,海洋旅游爆发式的背后,仍存在发展层次浅、开发程度低、开发模式粗放等问题,“洗海澡、吹海风、观海景、吃海鲜”的雷同模式长期存在让国内客源严重外流。
目前,许多沿海城市正在加大对于海洋旅游的投入力度,正在形成政府加强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的发展局面,希望通过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业态、新产品。同时,《旅游法》的出台为海洋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远洋渔业面临重大机遇
1985年3月,中水集团13艘渔船、223名船员组成的远洋渔业船队开赴大西洋西非海域渔场作业。28年来,我国远洋渔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的辉煌历程,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据农业部渔业局介绍,到2012年末,我国共有远洋渔业企业120家,作业渔船1833艘,总功率118万千瓦;远洋渔业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达到124万吨和137亿元,运回国内自捕水产品72万吨。远洋渔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我国远洋渔业近些年来发展很快,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面临诸多问题,许多地方远洋渔业企业小、散、弱,数量多,总体装备、科技、生产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低下,我国100多家远洋渔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0%以上。
随着人口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水产品营养价值的逐步认识,国内优质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和消费群体将逐步扩大。同时,发达国家对高价值鱼类的需求大部分需要依靠远洋渔业供应,这为远洋渔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查看全文: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11-12/5490390.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