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洋开发利用的日趋深化,全球范围内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在6日举行的2013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发展蓝色经济成为与会中外专家的共识。有外国专家表示,在国外,海洋和沿海战略被称为“蓝色增长”,其涵义与中国的“蓝色经济”颇为一致,都特别强调在发展过程中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经济,而经济又会再影响到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东亚海协调组织项目协调员埃里克·阿德勒表示,海洋生态问题至关重要,其中海洋垃圾是个跨领域的问题,不仅影响渔业,还影响旅游业、交通业等。为此,埃里克·阿德勒建议沿海国家携手合作,并采取经济手段解决海洋生态问题。污染形势仍严峻6日的青岛阳光明媚,由于不是旅游旺季,游人并不多。漫步海滩,偶尔能看到几个烟头和瓶盖。“和旺季比,少多了。”一名正在垂钓的当地居民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旅游旺季时大量游客拥入,美丽的海滩很容易就变成了垃圾场,“海底垃圾更多,今年"十一"还有志愿者下去捡呢。”当日发布的《新华海洋发展指数报告(2013)》显示,我国海洋资源环境有所改善,但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重度污染海域面积占比逐年攀升,2011年达到45.44%,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难以修复或根本无法修复。面对复杂严峻的海洋污染形势,国家海洋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严格海洋倾废管理、建设海洋观测点等,然而治理效果有限,海洋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在环境方面,对海洋自我净化的期望比较多,对排海控制比较少。”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屈家树在论坛上表示。海洋垃圾隐患大
“固体塑料被丢进海洋中,需要经过100年才能消失,而且会随着洋流和风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埃里克·阿德勒说,“一些垃圾填埋场也将垃圾倒入海洋。这些垃圾不仅会造成入侵物种的繁殖,也为人类的生命安全埋下了隐患。”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0万种海洋动物死亡,海洋垃圾不仅影响了生物物种,还将危及渔业、旅游业、交通业的发展,给国家之间带来摩擦和矛盾。埃里克·阿德勒表示,加强区域间的合作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塑料垃圾向海洋输入,“征收污染排放费、使用费,或实施一些考核奖赏等措施,都是可以避免海洋垃圾产生的方法。”同时,还需要立法、执法等各方面综合解决,加强教育,鼓励更多领域的人参与到抵制海洋垃圾的队伍中来……
查看全文:http://news.hexun.com/2013-11-11/159549834.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