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落在海面,四周灯火点点,大船小船都在雨中静默。锚链吱呀呀转动,巨大的铁锚垂入水中,扎进海底。锚球高高挂起,大副一声高喊:“收工!”在大洋上航行了160天的“海洋六号”,自10月23日返航,一路风雨兼程,终于在11月3日的夜晚,赶到珠江口外的桂山锚地,抛锚休整,等待进港。
一路行来,突发状况层出不穷,航行计划一变再变,“海洋六号”能够如期抵达桂山,殊为不易。
在进入巴士海峡之前,原本与船并肩而行的热带低压快速发展成热带风暴、台风,提前进入巴士海峡,封住去路。“海洋六号”只好减速,同台风中心保持500海里的安全距离。
“这是‘海洋六号’连续第三年被堵在巴士海峡了。”临时党委书记孙雁鸣告诉记者。
图为到达广东沿海见到的第一艘中国渔船,在风浪中坚持作业
巴士海峡地理位置极其特殊。这道位于菲律宾群岛与越南之间的宽阔的海峡,是一处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是南海通往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但同时,它也是一处极容易受到灾害性天气影响的区域。无论是南下的冷空气,还是西太平洋的热带风暴抑或南海土台风,绝大部分都会影响到巴士海峡。台风会堵住海峡进出口,致使船舶无法通行;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则在南海北部刮起偏北风,在海峡中东西航行的船舶必然受到强烈的横风影响,非常危险。
因此,台风在前,减速避风是保证船舶安全的最佳选择。“当时我们计划慢慢跟着台风,在11月3日穿越巴士海峡。安全第一!”船长蓝明华说。
但是今年的天气极为特殊。孙雁鸣说,往年10月已经不是台风多发的季节。但这个10月,西太平洋的台风一个接一个,几乎每天都不消停,有时候甚至会形成双台风,航行条件非常恶劣。
就在“海洋六号”减速跟进台风的时候,一个新的热带低压又在关岛附近形成,极有可能发展为新的台风。一旦新台风形成,就会切断“海洋六号”的后路;假如它再迅速移动赶超正减速航行的“海洋六号”,则会再次延误“海洋六号”穿越巴士海峡的时间……
查看全文:http://ocean.china.com.cn/2013-11/05/content_30499977.htm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