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采海参鱼骨美容 蓝洽会展示科技先进性

来源:半岛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6:47:58 

▲ 观测型水下机器人。(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供图)

▲2013中国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会场人头攒动。

吃剩的鱼骨竟能美容还能做成保健品;机器人能潜入水下采集海参;不出家门就能检测十余种疾病……“2013中国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简称“蓝洽会”)21日在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开幕,来自科研院所、驻青高校和科研专家的1800多项技术成果向岛城市民展示了科技的先进性。21日,记者在洽谈会现场也发现了一些新奇的发明和技术。

吃剩鱼骨能美容还能做保健品

蓝洽会定于10月21日至22日在中国海洋人才市场举行。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了解到,产学研合作洽谈板块共有21家科研院所、13家驻青高校、11家科技金融和中介机构共45家单位参会。共有1800多项技术成果前来洽谈,参会院所、科研成果和洽谈人数均超过了上届。

废弃的鱼骨和鱼皮竟然能提炼出低聚肽,而小分子低聚肽广泛应用于美容保健、医药卫生等领域。21日,记者在蓝洽会现场的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摊位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技术成果,展台上放着十几个小瓶子,里面装有粉末或片剂。“这是我们的一些产品,都是从鱼皮、鱼骨或者鱼籽里提取出来的,能做成保健品。”魏鉴腾是这项技术的参与者,他向记者介绍起项目的神奇之处。

“青岛海产品加工业很发达,能回收到很多废弃的鱼骨、鱼皮 ,如果能回收利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魏鉴腾说,鱼骨和鱼皮中可以提取出低聚肽,小分子低聚肽可以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促进皮肤胶原新生及代谢、延缓肌肤衰老等作用。记者了解到,负责这项技术的青岛市资源化学与新材料研究中心是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驻青单位,他们研发的“低聚肽分离制备产业化技术”以青岛渔产品加工业伴生的鱼皮 、鱼骨为原料,利用他们自主研发的复合酶解技术和混合模拟移动床分离技术,开发出低聚肽产品。

“1克低聚肽产品贵的能卖到上千元,我们的提取率能在15%,100公斤废弃鱼骨、鱼皮能提炼15公斤低聚肽产品。”魏鉴腾告诉记者,口服胶原低聚肽类产品预计市场份额能达200亿元,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机器人会采海参还能当“水下医生”

记者在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展台看到,一项“小型水下遥控机器人”技术成果吸引了许多洽谈者。技术成果的研究者张清芬告诉记者,目前海参的采集一般靠人工,费时费力,有了这个机器人就能很轻松地采集。记者发现,机器人虽然小巧,但是功能很全,有螺旋桨、灵巧的机械手,甚至提供了成像、照明系统,能自主提供光源。通过脐带缆将水面控制台的操作控制命令和电能下传给水下机器人,同时通过脐带缆实时上传图像和状态信息数据给上位控制器。它有一个机械手,机械臂能够伸长和灵活抓取物件……
查看全文: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310/20131022/news_20131022_2282907.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