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整合科技人才资源 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王洪仁:“中国没有这个技术你就不得不买国外的技术,当时买他的设备合人民币价格大概 1600 多万 ...... ”
在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王洪仁告诉记者,通过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他们成功研制出了大型船舶使用的“远洋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使得该设备价格猛降一半以上。
王洪仁:“我们研发出来首先可以跟国际上的去竞争,把这个产品的价格降下来,这个就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须的条件,没有这个成果转化的话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了。”
像双瑞海洋环境工程公司这样生产高端海洋装备的企业正在青岛聚集。今年上半年,海洋经济对青岛市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了 29% 。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市抓住机遇,提出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战略构想,积极打造洋经济产学研平台。目前,已有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众多“国字号”公共研发平台落户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
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会副主任岳国峰: “在这个区域里我们要集成最主要的两大要素,第一就是能够提供成果的人,就是科研院所大学机构,在一个就是应用成果的人,能把他俩聚到一块。让科研人员真正的把成果为企业服务为企业接纳,不是仅仅盯着国家课题。”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未来的家——国家深海基地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力争打造成面向全国的深海科学研究、深海技术装备的试验、研发公共平台。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刘宝华说,现在平台的聚集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刘宝华:“现在青岛周围有一些小微企业都愿意来,好多都问我你们快盖好了吧,我们想去,隔一段时间给我打一次电话,就想搬到这来,想搬到这来利用我们这种公共服务的条件,来发展他们的海洋技术。要发展海洋技术和深海技术,推动海洋技术和深海技术的产业化。”
依托“蓝色硅谷”战略,青岛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