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建立海水养殖种苗创新战略联盟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宝荣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10家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组建的青岛市海水养殖种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市水产养殖业正式开始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化的转型之路,一次关于建立水产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的浪潮正澎湃而起。
良种覆盖率亟需提高
海水养殖种苗产业作为水产养殖业的源头型产业,能为整个养殖业提供优质的种苗,并影响整个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情况。记者从战略联盟了解到,青岛市海水种苗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7.1%,目前水产良种全市覆盖率80%,虽然水产良种对养殖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良种覆盖率依然亟需提高。
战略联盟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市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育苗技术工艺模式,针对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种苗生产者难以及时变换育苗品种,苗种生产决策相对滞后,导致许多育苗场的生产带有很大盲目性。“技术的缺失也往往让许多养殖户铤而走险,采用不科学的手段进行育种,加剧了市场风险。2006年的"大菱鲆事件"就是例子,部分大菱鲆药检超标的信息一经公开,带来的是整个大菱鲆市场的崩溃。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完善培育技术,减少养殖成本,为养殖户降低风险。”该负责人说。
发力攻坚十大技术
战略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机制,构筑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统一协调和充分利用优势科技资源,建立技术转移和回馈机制;联盟成员共同开展水产遗传育种发展战略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联合研发,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技术、产业化问题;组织国内外交流,促进海水养殖种苗产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共享和示范推广。
战略联盟成立后,将对新品种开发与繁育新技术,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细胞核移植技术与细胞融合技术,染色体组倍性操作技术、雌核发育技术和基因转移技术,遗传性状解析、QTL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各种现代育种技术,温光控制技术、物诱导技术等育苗技术,人工受精技术和保苗技术,原种良种保存技术,工厂化育苗与保苗技术,综合海水养殖苗种繁育技术等10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同时,开展水产生物全基因学测序工作,并将转基因品种的生物安全性研究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2015年将增产20亿元
“十二五”期间,战略联盟力争建立起先进的水产养殖动植物良种培育及苗种繁育技术体系;培育10个左右水产养殖优良品种或品系,水产苗种的遗传改良率提高5个百分点,申请和获得国家专利10项以上。针对当前良种覆盖率亟需提高的问题,战略联盟将通过技术革新等手段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查看全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156063.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