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研瞄向尖端科技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蓝色经济战略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科技为推动企业创新和积极升级的动力,大力发展高端海洋科研,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使海洋科技成为区域经济战略的核心动力。
海洋科研瞄向尖端科技
眼角膜、止血材料、化妆品、衣物纤维……这些用于医疗、美容、纺织等方面的物品在我国沿海一带越来越摆脱对传统材料的依赖,科技创新使曾经传统的业态不断从深海资源中挖掘出未来发展的潜力。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令人耳目一新。自2011 年初获得国务院批复以来,以科技为支撑的蓝色经济在这一区域内方兴未艾,让人们从捕鱼捞虾的传统中开始重新审视海洋。
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一间会议室里,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万顺教授做了一个小试验。他先将一小瓶粉状物的药品倒入一杯水里。粉末起初漂浮在水面上,几分钟后逐渐下沉,又过了几分钟,这些粉末开始变成胶状物体。
随后,刘万顺又拿出另一小瓶粉状物倒入另外一杯水。很快,奇迹的一幕出现了:粉状物在吸纳水后迅速膨胀,并在短短几秒内凝固成胶状。刘万顺说,他用来做试验的前后两种粉末是一家美国企业和博益特公司生产的用来急救的止血粉。“两种药物都是从海洋生物里提取的壳聚糖制成的,之前美国企业基本垄断了全球市场,现在我们研发的止血粉不仅打破这一垄断,同时试验证明国产的止血粉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有多个合作项目。刘万顺是这家企业的首席科学家。他说:“过去我们对海洋生物科技研发相对落后,但现在这一课正在补足。
海洋生物应用材料产业的空间广阔,市场潜力非常大,仅我们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用于手术中止血的一个产品,一年的市场前景就有80 多亿元。”
在“蓝区”龙头城市青岛,中国海洋大学角膜组织工程实验室博士赵君与另外十多人组成了角膜组织工程科研团队,她本人主要参与人工角膜内皮层的培育研究。“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唯一未经任何癌基因传染的无致瘤性人角膜内皮细胞系,还建立了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体外重建的技术工艺,并申请了国际专利。”赵君说,别的国家也有做这项研究的,但由于内皮被认为只是在胎儿阶段才进行细胞分裂,国外不少科研人员为促使其再分裂引入癌基因,但这存在一定风险性。
据这个项目的实施方青岛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介绍,他们与海大团队合作研发出了世界首个以深海鱼皮胶原蛋白为主要材料的角膜载体支架,在科研团队成功获得了角膜各层种子细胞后,使人工角膜规模化体外构建成为现实,并在全球开创了海洋生物材料应用于人体器官重建的先河……
查看全文:http://ocean.china.com.cn/2013-09/30/content_30174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