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描画烟台市主色调 实体经济构筑新引擎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山东省烟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烟台市提出要着眼经济增效提速、上档升级,大力增创“转方式、调结构”发展优势,推动烟台经济加速迈向“大而强”。
不久前,烟台市委中心组读书会暨全市科学发展观摩加快推动县域全面发展会议召开,再次对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出明确要求,要通过做大做强、做高做优第二产业,拉动第一产业,带活第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联动协调发展。
蓝色“描画”主色调,实体经济构筑新引擎,高端板块绘就新坐标———盛夏的烟台,一幕着眼于赶超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转调大戏”正蓬勃展开。
“调”出实力
尽管连日高温,但上海通用汽车烟台基地的生产车间内依旧繁忙有序,生产热度不减。
自今年5月三期新增24万辆整车扩能项目正式投产后,通用汽车在烟台年产整车可达60万辆,发动机年产量也将随着新增35万台发动机项目的加紧推进有望突破百万台。与此同时,周边一个由3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形成的汽车工业集群,正在东岳基地的引领下,迸发出新的活力。
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只是烟台市狠抓大企业、大产业,推动实体经济扩规模上水平的一个缩影。“曾经,烟台企业规模小、工业布局散、产业层次低,严重制约着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烟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基于这一现实,烟台踏上了将调大、调高、调优产业结构作为重中之重、倾力培强做大骨干企业的产业生态重构之路。
今年以来,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对烟台市产业版图影响深远的大项目加快推进,机械、电子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集约集聚集成、高端高质高效方向提升,电脑、黄金、核电装备等10个产品集聚向特色鲜明、成岭成峰方向迈进,“大而强”产业版图加速形成。
大项目、大工程建设风生水起。今年以来,总投资60亿元的张裕工业园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15亿元的航天高新技术园、总投资10亿元的东方智能科技园奠基动工;总投资11.4亿元的丛林铝合金轻量化项目6月份完工并试运行……烟台市通过实施大工程、大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构筑起“一极领先、多极崛起”的发展格局。
大企业、骨干企业更加壮大。今年以来,烟台市通过大力实施“8515工程”,落实培强做大政策措施,推动20家领军企业、50家重点企业和100家成长性企业快速发展。今年1-5月,20家领军企业和50家重点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2.9%、16%和16%。其中,鸿富泰、南山集团、山东黄金(600547)、东岳汽车和招金集团5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
日前,烟台市又提出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在烟台市培育起5个产值过5000亿元的主导产业、5个产值过1000亿元的龙头企业、10个产值过1000亿元的产品集群。可以预见,在这出“转调大戏”中,将有更精彩的剧目上演。
创新为“核”
随着烟台市实施产业集群培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速度明显提高,为烟台市产业结构的调高、调优注入生机与活力。烟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统计显示,烟台市已拥有“招远国家电子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烟台国家聚氨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龙口国家铝及铝合金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电子信息及电子材料、整车制造及汽车零部件、新型铝材、船舶制造、生物医药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实现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到该市总量的2/3以上。
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离不开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和带动。烟台市依托通用东岳汽车、北方奔驰、山东蓬翔和舒驰客车公司等整车生产龙头企业,带动本地零部件企业共同发展,整车本地配套率已达60%以上;依托南山、丛林等龙头企业,建设南山高端铝合金产业园、丛林轻量化产业园两个高端铝材园区,开发大飞机及船艇用铝合金型材、轻量化铝合金载重商用车等产品,为打造我国新型铝材深加工基地打下了良好基础。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平台的强劲支撑。目前,烟台市已建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69家,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7家,数量居山东省首位。以此为支撑,烟台市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烟台市完成技改投入550亿元,增长11.4%,投资额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第一。
“转”出优势
伴随着烟台“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度推进,整座城市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强力跃升。
今年,烟台市服务业实现平稳开局,主要指标均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左右。
“目前,烟台市重点培育的20个重点园区、20条特色街区、50家重点企业和50个重点产业项目等发展势头强劲,烟台服务业‘短板’正在拉长。”烟台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蓬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将凭借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优势,带动烟台经济向着发力高端、竞争上游,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方向迈进。从全市层面看,一批层次高、创意好、独具特色的服务业重点项目,正让烟台市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产业层级悄然生变。
除了构筑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外,统筹区域发展、形成地区发展合力也成为烟台市“转方式、调结构”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年初,烟台市提出大力增创统筹发展优势,加快构建“一极领先、多极崛起”的发展格局。眼下,东部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以“一岛一港”、“一蓝一黄”、“一会一桥”、“一内一外”为依托的北部、西部、南部、海岛经济增长极也拉开了大框架,迈开了大步伐。“下一步烟台市将把‘一极领先、多极崛起’作为蓝色海洋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中,下大气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也将在这一格局的构建中得到加速。”烟台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查看全文: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208/20120814/news_20120814_19604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