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注定载入历史—2012年9月14日6时许,中国海监6艘船组成两个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展开维权巡航执法。
回首一年来的‘岛争’,中国政府公务执法船舶的常态巡航,切实增强了我对钓鱼岛领域的管控力度,创造了历史性突破。
国家海洋局最新数据显示,去年9月以来,中国政府公务执法船舶适时组织钓鱼岛领海内巡航59次,最近距钓鱼岛仅0.28海里。去年底,中国公务飞机首次飞抵钓鱼岛上空宣示主权,海空联合为巡航再添强援。
其间,针对日方右翼渔船非法进入钓鱼岛领海活动的情况,中方多次展开执法行动。尽管日方违反国际航行规则,多次近距离穿越、夹击、强光照射,企图以此吓阻我正常的海上维权执法活动,但中国海监船毫不畏缩。迫于我外交交涉和海上执法的双重压力,日本公务船再未敢对我巡航执法采取过激的危险行为。
钓鱼岛巡航,仅是中国政府反制日本政府非法“购岛”的措施之一。去年9月10日,即日本政府宣布“购岛”当晚,中国即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明确该海域中国领海和内水范围;此后,中国还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为管理钓鱼岛海域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这些强有力的反制措施,昭告了中国维护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对一意孤行的日本政府和蠢蠢欲动的右翼分子,无异于当头棒喝。“岛争”爆发不久,时任日本民主党首相野田佳彦便不得不承认,低估了中国对日本“购岛”的反应。日本《读卖新闻》感叹,中国海监船的不断“示威”,令海上保安厅疲于奔命。
一年来,中国的维权执法行动,始终保持理性克制的态度,中国政府也始终主张对话协商,以找到妥善管控分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一开始,国际媒体就注意到,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中国船只属于政府公务执法船舶,而非军舰。不论在外交场合还是舆论场,中国一贯坚持用事实和法理说话,既让世界了解钓鱼岛问题的是非曲直,也让世界看到中国解决问题的诚意。
道义输则满盘皆输。钓鱼岛为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所窃取,是日本的“不义之财”,68年前二战战败无条件投降之日,就应依照国际法理归还中国。一年来中国政府的反制措施已经有力地表明,中国保钓的意志坚不可摧。日方如肆意挑衅,不管通过什么“选项”升级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动,都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
2012年9月14日,中国海监6船编队完成钓鱼岛领海巡航。
2012年12月13日,国家海洋局成功组织首次海空联合巡航。
2012年9月25日,国新办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
2012年12月14日,我国政府提交了中国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
2013年4月23日,国家海洋局组织14艘执法船舶,在钓鱼岛海域实施了迄今最大规模的执法行动。
2013年7月22日,中国海上执法队伍首次以中国海警局的名义在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
2013年8月18日,中国海警舰船在钓鱼岛领海对日本右翼团体进行长达28个小时的巡航执法,将其驱离。
国际评论
日本的图谋与误判
一年来的事态发展表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有着通盘考虑,不仅企图单赢—把窃取钓鱼岛“法制化”“无争议化”,为今后在岛上建立人为设施甚至驻军等铺路;还企图多赢—以中日领土争端为幌,大造“中国威胁论”之谣,大行扩充军备之实,在围堵中国的同时“迂回修宪”,以解禁集体自卫权,重获发动战争的权利。
因此,在钓鱼岛争端中,不是中国在外交中利用历史问题,而是日本在利用外交否定侵略历史。钓鱼岛争端之所以发生,原因恰恰在于日本政府试图否认侵略罪责、否定二战的正义性质、否定规定日本归还其所窃取的中国领土的国际公约。一年来日方的示强与挑衅,不仅徒劳无功,反使国际舆论越来越看清“战后日本最右政府”的危险面目,使钓鱼岛问题的是非曲直更加昭彰。
中国所孜孜以求的,是和平地走向民族复兴,与周边国家、亚洲和世界共同发展,共享繁荣。中国在近现代饱受侵略欺凌,己所不欲,岂会再施于人!但中国同样不允许遭受欺凌的历史重演,更不可能容忍领土主权再遭当年的加害国侵犯。指望中方会拿核心利益做交易,在领土主权上“态度软化”,完全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日本《选择》月刊上月便刊文指出,安倍政府确信“如果坚持强硬,中国就会让步”,这种“自以为是外交”非常危险并将损害东亚的和平与稳定。
一言以蔽之,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彻底打错了算盘,严重高估了自己“忽悠”国际社会的能力,严重低估了中国政府的意志与决心,也严重误判了21世纪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
查看全文:http://ocean.china.com.cn/2013-09/12/content_30004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