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互动协调发展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0 16:54:21 

威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培廷
威海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我们有条件也有决心在打造蓝色经济区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我们将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错位竞争、共赢发展”为原则,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把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贯穿始终;坚持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坚持海陆统筹发展,以“海上威海”建设促“陆上威海”建设,形成海陆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重点培育“六大基地”,加快推进由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跨越,努力把威海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平台和富有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区。
一是培育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我市海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下一步将重点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海洋养殖业争取尽快把威海刺参、鲍鱼等品牌打出去,海洋捕捞业重点发展大型船舶向远洋进军,水产品加工重点发展海洋食品、**、保健品精深加工。
二是培育船舶修造基地。规划建设三大造船聚集区,重点培植十大造船企业,大力提高整船研发和制造能力,不断提高造船配套水平,争取到2015年,整船生产能力提高到600万载重吨,具备自主设计制造10万吨级船舶的能力。
三是培育港口物流基地。在加快港口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集装箱码头、液体码头和客运码头,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努力把威海建设成为东北亚海上客运中心。
四是培育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以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以刘公岛为龙头,以福文化为主题,以“好客山东”品牌为引导,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实现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努力建设“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使威海真正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五是培育新能源产业基地。合理布局、有序开发风能、核能、太阳能、抽水蓄能等项目,争取到“十二五”末并网发电达到80万千瓦。加快推进中玻光电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今后全市所有新建公共设施全部采用太阳能。同时,积极争取石岛湾核电站尽快开工,抓紧做好与其配套的文登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期准备。
六是培育石化基地……查看全文:http://www.sdlb.gov.cn/art/2011/9/6/art_1436_40806.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