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威海文登南海新区建设快速推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文登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在抓落实上下真功夫,掀起了海洋经济新区建设的新高潮。
一、坚持规划先行。文登市在推进南海新区的开发建设中,始终坚持高点定位、科学布局,认真学习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等地的经验,最大限度地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聘请一流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总体规划。在整体定位上,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副中心城区,规划近期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远期达到30万人。在发展目标上,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深化对日韩开放的重要门户、国际国内知名的滨海度假胜地。在功能布局上,将整个区域划为东西两大功能区,东部依托南海新港,建设临港产业区,西部依托万米金色沙滩、万亩滨海松林和生态湿地、天然水系等,建设旅游度假区,实现两区产业互补、联动发展。在产业定位上,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确定重点培植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产业、临港生态化工产业、滨海旅游度假产业和海洋运输物流业。
二、完善支撑体系。文登市加快南海新区海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蓝色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区内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0多亿元,新修道路150多公里,形成了“五纵四横”的骨干路网;启动了南海深水新港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的集疏运功能,为临港产业和区域经济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强化对蓝色经济发展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引进了总投资20亿元的北京交通大学南海科教城项目和总投资6.7亿元的云计算科技园项目;与中科院、中物院合作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文登分中心;组建了先进曲轴、电动汽车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起了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了集海洋防灾减灾指挥、海洋自动监控、海洋环境监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产品质量鉴定等于一体的海洋科技中心,建立了“数字化海上文登”系统和近岸海洋预报观测系统。
三、强化改革创新。文登市在推进南海新区建设中,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领导体制上,成立了南海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实行现场办公、一线调度,保证了各项工作高效率、快节奏推进;在招商机制上,成立了20个产业招商办公室,强化对南海新区的招商,并鼓励引导各镇、街道办事处新引进项目落户南海新区,在税收、考核上归属不变,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向南海新区招商的积极性,形成了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南海新区的良好局面;在投融资体制上,对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采取BOT、BT及打造环境增值、闲置低效资产置换、公建项目捆绑开发、特许经营权转让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拓宽了资金渠道,加快了开发建设步伐;在服务型体制机制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设立了建设、国土、房管、城管、国税等南海分局和服务大厅,实行扩权强区,能够下放的权限全部下放到南海新区;建立了大项目审批代理制,从立项到开工实行专人负责、一条龙服务;强化对重点项目的服务,建立了特派员制度,专门为重大项目提供服务;启动了临港配套服务中心建设,为进区企业提供良好的办公、商务、中介等服务。
四、加强招商推介。文登市高度重视南海新区建设的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蓝色经济论坛暨文登南海新区发展研讨会,邀请高层次领导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央各大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极大地提升了文登南海新区的知名度;举办了新兴产业科技促进周活动,邀请国家部委领导、两院院士、100多家高校院所、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加,促进了产学研对接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举办了首届国际养生产业峰会,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温泉节,有力地推动了滨海度假养生产业的发展;同时,面向东北、西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城市及韩国、日本,开展了多次招商推介活动,使文登南海新区成为国内外投资商关注的热点,吸引了大批项目进驻。目前已有5家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10多家上市公司进驻,8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落地开工。初步形成了以世界500强企业——韩国现代重工总投资8亿美元的风力发电设备项目为龙头的海洋新能源产业;以总投资20亿元的誉洋电动汽车、总投资25亿元的天润曲轴南海产业园项目为龙头的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总投资6亿元的瑞霖医药国家级抗艾新药、总投资38亿元的南海医药园抗癌药品项目为龙头的海洋生物制药产业……查看全文:http://www.sdlb.gov.cn/art/2011/4/28/art_535_34078.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