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立足优势 抢抓机遇 力争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实现新突破
寿光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区”交叠的重要节点区域。近年来,该市抓住“两区”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把995平方公里的寿光北部作为融入“两区”开发的主阵地,重点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在培育优势产业上实现新突破。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自己的特色优势,突出发展海洋化工、远洋渔业、海水养殖等海洋产业,培强做大汽车制造、石油装备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到“十二五”末,海洋化工、汽车制造、石油装备、生态造纸、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500亿元,建成全国综合性海洋化工基地、全国领先的油气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生态造纸基地、全省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现代远洋渔业基地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
二是在强化要素保障上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上,积极运作黄大铁路、益羊铁路改线和国华大电厂项目,加快推进弥河跨河大桥、寿光港、防潮堤和双王城水库建设,大力实施弥河干渠回灌补源、北部水系联网等重点水利工程,形成更为完善的路网、水网、电网体系,不断增强寿北地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金融支撑上,持续抓好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确保年内新引进金融机构2家以上,新增贷款60亿元、力争80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大力推进企业资本运作,抓好企业上市和上市企业再融资,争取每年新增2支股票,打造“寿光板块”。科技人才上,加快推进投资6.2亿元、容纳1.2万名学生的职教中心建设,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着力破解寿北企业招工难题;依托软件园、高层次人才创业园,落实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力争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300名以上,为“两区”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三是在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积极探索经济与环境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突出抓好“三大工程”: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把陆域和海域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切实抓好重点园区大气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张僧河、北阳河等过境河流生态修复,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资源集约利用工程。加快晨鸣、渤海化工园二期等污水处理厂建设,配套完善镇街污水处理管网,抓好默锐化学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水资源,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立体厂房,促进资源集约利用,确保年内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最大限度地控制陆源污染。海洋环境保护工程。加快海洋保护区建设,将小清河沿岸和北部滩涂纳入生态保护范围,有计划的栽植海水水生植物,美化海洋生态环境,力争尽快把寿光滨海(羊口)经济发展区建设成产业高端、节能环保、环境生态的省级开发区。
四是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科学招商理念,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重点引进拥有知名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终端产品的企业。提高项目准入门槛,落户寿北的项目投资额必须达到3亿元以上,投资密度不低于每亩260万元,建筑容积率0.8以上。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围绕用海用地、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方面,研究出台更加科学合理的招商引资政策。落实招商项目跟踪督查机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创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力争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实际投资额160亿元……查看全文:http://www.sdlb.gov.cn/art/2011/4/13/art_535_3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