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蓝色硅谷水产种苗基地初具规模
如果说西海岸经济新区是青岛城市体量的一次飞跃,那么,蓝色硅谷则是城市“脑量”的一次“扩容”。随着蓝色硅谷规划的实施,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沿着滨海大道一路前行,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蓝色硅谷建设进展及项目选址。吸聚顶尖科研平台,招揽高端产业人才,孵化新兴产业集群,在滨海大道的两侧,洋溢着滨海新城的充盈活力,以及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勃勃生机。
大学城:路牌指向三高校
从石老人出发,记者开始了一天“蓝色之旅”。
汽车驶入松岭路,抬眼就是一个蓝色指向牌,上面印着的是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最知名的3所大学“齐聚一堂”,彰显着大学城给蓝色硅谷带来的人才活力和智力支持。
“蓝色硅谷的提出,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建设青岛、实现理想的个人目标。”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门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研究院学生崔同学称,“我本身的专业方向就是海洋材料,其中包括海洋防腐技术与新材料研发,而现在国家船舶设备检测中心就落户在青岛,还有一大批船舶防腐材料、涂料生产厂家落户蓝色硅谷,所以我在蓝色硅谷是大有可为的。”他说。
在我市的“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当中明确提出,加强海洋高等教育建设,到2015年,把中国海洋大学建成具有世界较高水准的综合类海洋大学,多数海洋专业学院初具规模。按照试点方案,到2013年,完成中国海洋大学三期共建。2014年到2015年,对中国海洋大学三期共建验收,届时中国海洋大学将成为具有世界较高水准的综合类海洋大学。
孵化带:特锐德一马当先
“300001”!沿着滨海大道继续前行,一排崭新的厂房屹立于右侧,上面这串特殊的数字,显示着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创业板第一股的蓬勃朝气。作为2009年成功登陆创业板的岛城科技企业代表,特锐德的发展成为了“科技兴城”的实证。
根据蓝色硅谷的建设规划,特锐德所在的区域正处于“一区一带一园”总体布局当中的“一带”。根据规划,这里将集中布局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服务平台,同时重点抓好崂山科技城和土寨河成果孵化基地建设。其中,崂山科技城西起劲松七路,东至崂山风景区,南起辽阳东路,北至崂山与李沧区界,规划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尽管记者探访之时,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两侧还是大片的荒地,但随着蓝色硅谷建设规划的逐渐实施,越来越多的“特锐德”将陆续出现在这一区域。
核心区:水产种苗基地初具规模
穿过仰口隧道,我们进入了即墨地界,迎面就是“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巨幅宣传牌。再前行不多一会儿,“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理委员会”就出现在了路旁。
记者看到,这里的楼宇已经全部建设完毕,管委会的牌子也竖了起来,但目前管委会班子尚未进入机构办公。“近期管委会的工作班子就会搬过来的。”这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与管委会紧邻的,就是国家水产种苗基地。基地规划面积2000亩,以引进、繁育优良水产种苗为主,服务范围立足青岛,覆盖全省,面向全国,是一家集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引进、加工生产、试验示范、培训交流、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化基地。
目前,已建成种苗繁育、渔用饲料、药物、培训中心等设施2.6万平方米,育苗水体达2.1万立方米,先后吸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和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四家海洋科研单位落户。
近年来,该基地已成功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0余项,培育优质种苗300亿单位,培训沿海渔民3000多人,带动育苗企业由原来的17家发展到现在的235家,成为了青岛蓝色经济建设中“科技兴海”的有力支撑……
查看全文: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203/20120331/news_20120331_1867312.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