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蓝色经济区:青岛蓝色硅谷的梦想与现实
青岛蓝色硅谷的梦想与现实
蓝色硅谷战略是青岛区域发展的东边一翼,且是离核心城区最近之区域。
据说,青岛蓝色硅谷将按照“突出重点、集聚发展、功能互补、互为支撑”的原则,实施“一区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包括即墨市鳌山卫、温泉两镇陆域和海域全部,规划陆域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万人。“一带”由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形成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崂山区范围内规划陆域面积70平方公里。“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规划陆域面积63平方公里。
又据有关部门说,蓝色硅谷落户青岛,是一次两情相悦的选择。作为全国著名的海洋科学城,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等7家国家级海洋科教机构,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同类人才的30%。蓝色硅谷被定位为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引擎。
说蓝色硅谷,必先说硅谷,它是美国加州的那个著名的高科技中心,它是规划出来的么?显然不是,它是市场和知识的通过各种通道的结合而自发形成的,而不是美国政府提前设计的。休特利和帕卡德在车库创业,很多年后,乔布斯和沃兹也在车库鼓捣出了目前如日中天的苹果。
硅谷的本质说白了,就是创业最容易的地方。在这里,只要你有想法有能力,不需要太多的背景人脉,就可以折腾出一番事业。这里要人才有大量人才,要钱有天使投资,要服务有会计师律师,还是个绿色环保的自然环境,这就是硅谷。
那个美国最大校园和最活跃创业气氛的斯坦福大学在硅谷里,她扮演了一个母体的角色,孕育了这个高科技中心。
而已经搬迁到滨海大道的中国海洋大学能有这个作用么?还有刚刚奠基的山大青岛分校能扮演加州伯克利分校的重任么?在目前中国大学越来越像衙门的情况下,能指望他们出多少科研成果呢?出了成果又如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呢?
到现在没见到青岛那个企业在海洋产业做出多大产值,也没啥品牌。如果没有强势企业,自然谈不上有这个产业,就如青岛没有海尔海信,就没有家电产业一样。
其实,这200多平方公里除了有大学之外,真没有多少适合做硅谷的基因了。
首先说崂山核心区。
谢国忠说,香港的一切痛苦都建立在高房价之上。有两本书可以证明这个观点,一本叫《地产霸权》,另一本叫《亚洲教父》,有兴趣者不妨看看。
这话也很适合崂山。崂山区除了山,就只有一个叫中韩的街道办。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最高的山峰,而这里是中国北方房价最高的区域。北京CBD的房价高,那是靠垄断国企撑住的,崂山显然没有这些资源。
那些高科技企业都是车库地下室艰难创业,因为首先要降低成本。而崂山区这样的房价高海拔区域,显然不适合。不要说创业,就是商业都不行。因为房价太高,入住率低,崂山区一直人气有限,商业始终做不起来。
水往低处流,而这里是高峰,聚不住人气的。一个车库或者半地下室都要几十万,那里能让你白手起家?倒是适合富二代飙车,在香港中路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赶着去投胎的改装车呼啸而过。从来纨绔少伟男,硅谷能靠这些二代么?
崂山区真正人气最旺的是大清早的株洲路中韩村,那是农民工的劳务大市场,和硅谷真是天壤之别。在李沧区旧村改造大拆迁之后,这些底层民众大量南下崂山张村河谷底各个村子,这也恰恰说明崂山区的旧村改造速度如同蜗牛……
查看全文: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203/20120320/news_20120320_1850943.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