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转型"孵化"新潮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6:55:46 

2月8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印发通知,认定依托青岛前哨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至此,青岛市国家级孵化器达到8家,经科技部认定孵化面积30.59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75家,就业岗位15530个。

眼下,青岛市正在大手笔启动建设千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堪称世界第一,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提供科技支撑。

大力加强孵化器建设,是促进青岛经济转型、实现蓝色经济跨越发展的助推器。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指出,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前沿,按照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的要求,围绕蓝色硅谷、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建设特色孵化器,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创造”转型,建设全国一流的创新型城市。

城市与经济转型的支撑点就是孵化器,建设孵化器,推动转方式调结构。青岛市市长张新起深入调查研究后强调,青岛市“千万平方米孵化器”是个大概念,包括研发、实验室,甚至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围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四新”涉“蓝”项目集中建设孵化器,这对推进青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蓝色硅谷建设,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胶州湾畔掀起了新一轮创新热潮,让世人看到了青岛蝶变的希望。

从高新企业“孵化器”到创新城市“推进器”

凭借自身掌握的50多项专利技术和自主开发的20多项生物质能、环保设备,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承担3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建设了350余项大中型工程,并走出国门,触角涉及欧美地区。

该公司刘秋琳告诉记者,“天人环境”得益于青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孵化”。

这是青岛市第一家国家级孵化器。崂山科技局局长王刚介绍,目前,已吸引入驻中小企业300余家,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创业基地单位面积产出达到1581万元/亩,在全国同类孵化器基地中居前列。

通过孵化器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引领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认为,孵化器建设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

如今,以孵化器为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创业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孵化为主要功能,以推动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成长为目标的经济形态或经济体系的“孵化器经济”已经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发展创新型经济,我们的资源不占优势,只有笨鸟先飞,这是被逼的转型。”王广正指出,通过孵化器的孵化,能够加强产、学、研、资的合作,解决科技金融结合问题,使科技与产业较快地衔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孵化器”战略成为青岛市科学发展、蓝色跨越的强力引擎。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姜波说,当前,青岛市正在突出抓好科学做好孵化器发展规划,把孵化器建设作为推动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加大投入,引导大学、科研院所、产业实体、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创建适宜本区域发展需求的孵化器,引导省级经济园区向高新区转型,建设高新技术孵化器;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20个公共服务平台,达到国家级实验和检测标准;加强协作,建立孵化器联盟,实现资源聚合和网络联动等五项重点工作,举全市之力,推进孵化器建设……
查看全文: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203/20120301/news_20120301_1824573.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