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创新发展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快速推进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为全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新思路,提出了新要求。威海市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迅速掀起了统筹蓝色经济区规划与建设的热潮。
一、加强领导,积极推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
(一)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强大合力。威海市成立了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推进协调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市领导带队到第一线调研,各市区、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规划研究与编制,全市上下形成了齐心谋划蓝图、合力建设蓝区的浓厚氛围。7月13日和7月31日,先后出台了《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实施意见》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实施意见》。
(二)健全管理机构,构建蓝色经济区的组织保障。设立了市蓝色经济区管理办公室,作为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常设机构。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设一名专职副主任,事业编制10名,设置规划编制科和综合协调科,目前市蓝区办已正式开展工作。各市区、开发区等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了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高效完成规划编制,科学规划发展蓝图。在《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省规划编制会议的要求,威海市确定由市发改委、市蓝区办牵头编制《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伊始,威海市就聘请了中国海洋大学、省社科院海洋经济研究所、山大威海分校等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同时,广泛吸纳各市区、部门专项规划的精华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10月初,规划初稿编制完成,主要包括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及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城镇发展、生态环保和保障机制等内容。10月13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主持召开了31个部门、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对规划初稿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认真论证;11月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汇报并审议了总体规划;11月19日,市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总体规划;12月15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
二、抢抓发展先机,全方位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一)统筹实施规划,合理布局发展海洋优势产业。威海蓝色经济区规划发展重点是培育“六大海洋优势产业基地”:一是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名优养殖、远洋捕捞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不断优化渔业结构,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预计2009年全市可实现水产品产量207万吨;实现海产品生产加工产值430亿元,比上年增长8%。二是船舶修造基地,预计全年可实现造船完工量92万载重吨,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和21%。三是港口物流基地,加大港口的改扩建力度,积极开拓新航线和客货源市场,加快物流企业发展。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11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2万标箱,旅客吞吐量达到146万人次。四是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充分发挥山、海、岛、滩、湾和温泉等资源优势,努力打造面向日本、韩国、俄罗斯和欧洲的高端旅游目的地。预计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82亿,增长15%。五是新能源产业基地,石岛湾核电站项目一期1×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工程现场“五通一平”和核岛负挖等全面完成,项目已经进入报批程序,即将正式开工建设;风电项目正加速推进,全年新核准风电装机容量34万千瓦。六是现代石化基地,中国石油山东威海(镆铘岛)项目总体规划方案论证会于2009年6月15日召开,已初步确定了项目总投资及建设规模、内容等。
(二)建设高端产业园区,加快培育蓝色经济区新增长极。威海市规划建设黄海造船与新船重工整船研发及零部件配套生产、三角集团低碳环保高效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威高集团高端医用植入器械生产、拓展公司万吨碳纤维产业化等十大高端产业园区,涉及高端制造业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新信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威海市将这十大园区作为大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工业调整振兴的重点工程、高端产业发展的龙头示范、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来抓,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十大”园区共实施过亿元项目38个,过十亿元项目16个,已完成投资115.2亿元,新增销售收入94.5亿元。这些园区企业在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仍然实现了快速增长,带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加快“三区”建设,夯实蓝区发展的科技支撑。威海市重点规划建设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在高层次人才聚集区建设方面,建设了威海海外学人创新园、光威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全国大学生科学就业与创业示范基地,实施国外引智项目58个,引进各类人才1万多名。在产学研结合密集区建设方面,威高、光威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得正式批准,建成广泰空港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好当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院士工作站,新建3个企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高校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达成各类产学研合作协议78项。在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方面,新建了威海技术交易中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取得重要科技成果82项,专利授权量增长20%。
三、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推动蓝色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是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至关重要的一年,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以把握全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协调推进,确保各项规划落到实处,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一)完善蓝色经济区发展情况调度制度。进一步摸透蓝色经济“家底”,掌握实情,科学地安排好蓝色经济区年度发展计划和重大项目建设。
(二)研究建立统计、监测体系。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省统计、海洋渔业等部门,加快建立上下统一的统计、监测体系,及时把握蓝区发展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建立监督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尝试将蓝区建设纳入全市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研究建立统筹协调的责任分工体系。将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相关市区(开发区)和责任单位。抓好组织推动和调度协调等方面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五)创新发展思路,形成整体合力。重点围绕影响蓝区建设的薄弱环节,统筹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机制,加快人才培养、引用、使用,技术研发、产业化,资源要素投入,发展环境优化,政策措施倾斜等发展思路和工作机制上的创新……查看全文:http://www.sdlb.gov.cn/art/2010/1/22/art_535_10853.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