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岚山区:如何放大蓝色优势 冲刺鲁南第一
因海而生、靠海而兴,海洋与岚山,有着再形容都不过的“紧密”。
地处万里海疆的“中点”,坐拥不冻不淤的深水良港优势和绵延25公里的黄金海岸,岚山面朝大洋,机遇空前。
伴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岚山把机敏的目光,转向了港口、产业、城市,三者有机协调、统筹发展,至此,岚山开始走向深蓝。
“机遇,就是优势。但是,机遇不等于财富,也不等于发展强势!”岚山区委书记盖卫星说,冲刺鲁南第一、全省十强、全国百强目标,重新审视、科学制定一条属于岚山特色的发展路径至关重要。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争当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排头兵,走向深蓝,岚山在路上。
港口优势是岚山最大的优势。放大港口优势,岚山临港产业聚力优质高端,全力加快蓝色经济发展——临港产业风生水起
【视点】打造钢铁、石化两大“千亿产业”,培育黄海粮油、石大科技、金石沥青、岚桥石化等六家“百亿企业”,形成木材贸易加工、海洋食品药品、临港贸易物流、绿茶种植加工四个“亿元企业群体”。
【解读】全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新兴油气储运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进口木材加工集散基地……岚山临港产业在跨越发展的长卷上绘制一幅美丽的画卷。
2012年,从“三化”到“三大战略”再到“三篇文章”,岚山打造“临港产业核心区”的雄心壮志可见一斑。
产业振兴,亟需港口突破。岚山区委书记盖卫星说,推动临港产业高点跨越,必须用更开放的思维来谋划发展,这是临港工业得以突破的最大推动力。
科学审视自我,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岚山机遇与挑战并存——
环顾国内:北有青岛董家港,南有江苏连云港,西有临沂临港产业园区,地缘相近、区位相似、产业趋同,且依托港口发展的优势逐步增强;
放眼全球: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上升、增速减缓,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岚山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济形势;
反观自身:有成绩,也有不足,最不得不正视存在的问题摆在了台面: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较低,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较重。
……
思想激活,思路变新。发挥临港优势,振兴临港产业,成为岚山在新起点上谋划新突破的战略选择。
以抢抓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带两大战略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为契机,该区加快构筑项目集聚、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强势临港产业板块,把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作为“头号工程”,积极推进庆华集团1000万吨甲醇精细化工、石大科技集团180万吨劣质油综合利用、金石沥青公司200万吨高品质沥青等在建续建项目,推动煤炭物流洗配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临港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
为让临港产业优质高端发展的路径不断延伸,岚山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高起点编制园区详细规划、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开工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消防站,铺设蒸汽管网,建成启用稍坡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大力支持岚山港10万吨级通用泊位、岚桥港30万吨级矿石泊位、童海港1万吨级液化品泊位等重点港口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坪岚铁路扩能改造、岚临高速、港口矿石输送系统等重点工程,加快形成铁路、公路、管道于一体的现代港口集疏运体系。
除此之外,岚山还根据新时期产业规模化的新趋势、新要求,以高起点激活后发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修订完善了财源建设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向现代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聚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岚星化工硅烷偶联剂、众山生物硫糖肽等高新技术项目建设。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生物技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持产学研联合,推进鲁圣集团与中科院、海能生物公司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深入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公共机构节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开展违法用地专项治理,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挖潜和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发展节水节地型经济。
面对“转调”大势,岚山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经济内生动力进一步激活,区域经济在优化升级中提档升级——转调中裂变升级
【视点】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解读】岚山,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带两大战略规划的交汇点,既肩负着加快发展的重任,又承担着产业高效开发的使命。如何将“压力”与“机遇”深度融合?
岚山这样诠释:“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着力增强跨越发展内生动力。认真落实转方式、调结构要求,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调整中促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基于这样的认识,岚山以“保增长、促就业”为出发点,全面激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整合服务力量,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优化升级。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支持银企合作,做好御青茶业等股权整合和上市服务工作,搭建多元化融资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份额,年内完成进出口总值65亿美元以上。
拉长服务业“短腿”,岚山现代服务业全面出击——
激发活力,培植壮大新兴服务业。突出发展临港物流业,抓好港口仓储物流基地规划建设。山东联储物流、华大国际木材商贸城等现代物流园即将聚势崛起。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嘉银钢贸城和木材、水产品等电子交易中心。充分发挥服务业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提升服务业发展比重;
完善机制,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支持发展现代金融业,组建岚山邮储银行,推进岚山农村信用社改制,打造金融商务中心。繁荣发展商贸流通业,发挥岚山海产品集散交易基地传统优势,搞好市场规划,提升市场档次,加快推进日百商务综合体、创胜建材市场二期等项目;
科学谋划,大力改造提升农村服务业。规划建设城乡便民服务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年内实现每镇一处综合性商业中心、每村一处农家店。积极发展特色餐饮业,加快星河湾海鲜美食城建设。
除此之外,2012年岚山区还把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抓手,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提高效益的原则,推动区域经济由工业主导型向“工商”复合型转变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在“转调”中聚势崛起。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向现代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聚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生物技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持产学研联合,推进鲁圣集团与中科院、海能生物公司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深入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公共机构节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开展违法用地专项治理,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挖潜和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发展节水节地型经济。
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发展——“生态建区”跃升全区战略
【视点】生态建区,第一次作为发展战略与港口、产业并驾齐驱;生态文明乡村,第一次作为最大的民生提上议事日程……
【解读】建设生态经济强区,打造文明宜居新区。岚山,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生态,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环保。
聚焦2012,岚山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社会力量和各种资源向生态倾斜、向环保投放,全面破解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生态建区,不仅仅是一个发展战略,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执政情怀。
“环境优势是最宝贵的优势,生态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生态建区战略,正确处理大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全力打造生态优美、环境优美的绿色家园。”在岚山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区委书记盖卫星说。
从决策者到执行者,从园区到城区,生态高效、宜居宜业的发展理念不断升华,道路不断延伸——
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清洁生产、节能技术,深入开展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和绿色企业创建工作,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招商选资,严格落实环境评价,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的新产业,努力把工业园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
推进节能减排:防范与治理并重,落实最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最严格的环保准入门槛、最严格的环保考核问责制度。完善多元化环保投入机制,加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治理,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城乡垃圾收集处理、公共机构节能等工作。加大环保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和减少存量污染,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生态保护:深入推进森林式城市建设,打造阿掖山生态屏障,建设绣针河绿色走廊。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扎实推进沿海滩涂、破损山体综合治理、植被恢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荒山绿化,广泛开展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绿色村庄创建活动,扩大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保护好岚山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绿色之美……
查看全文: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202/20120228/news_20120228_1821980.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