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区:山东日照市只争朝夕加快发展
省人大代表、日照市委书记杨军接受齐鲁网记者独家专访(记者 勇群 摄)
齐鲁网济南2月20日讯(记者 勇群 张国军 王路 宋锦然)“对于姜大明省长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我们现在只能是只争朝夕、奋力拼搏,抓紧落实,加快日照发展。”2月20日上午,在参加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日照代表团住地,省人大代表、日照市委书记杨军接受了齐鲁网记者独家专访。
日照经济快速发展是蓝色经济优势的集中体现
“2011年日照市进出口突破2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5.9%,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这个首先是得益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样一个国家战略的实施,强力的带动了我们的临港产业和港口的物流。”
杨军把日照快速发展原因归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去年日照的增幅,进出口总值的增幅是在山东排第一,日照的总量是排在全省的第三位,对于这种增长,是蓝色经济的一个集中的体现。”
做好“昨天”“今天”“明天”“三天文化” 打造文化名城
杨军告诉记者:“日照这五年多的时间,着力做好‘昨天的文化’、‘今天的文化’和‘明天的文化’。在打造城市品牌的时候,其中有一项叫做‘滨海文化名城’,它不仅有滨海文化资源,其实它还有很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所谓“昨天的文化”,主要是包括日照的莒文化、太公文化、龙山文化、太阳文化,这些都是和历史的名人和历史文化资源有直接关系。“今天的文化”主要是强调了海洋文化、水上运动的水运文化和生态文化,比如说像茶文化这样一些资源。打造明天的文化,现在日照也在积极的发展文化产业,像创意文化、影视文化、国际交流这方面的国际文化。所以这几年,日照在着力做好“三天文化”的文章。
“应该说,现在日照文化建设也是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就像在强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个国家战略机遇一样,日照的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春天。今年日照要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准备搞‘十大建设’和‘十个一’的系列系统。”杨军表示,“文化建设方面,日照想把这五年来的基础进一步的巩固好、提升好,同时能够把滨海文化名城这个目标要加快实现。”
杨军:将只争朝夕、奋力拼搏加快日照发展
杨军表示,这些年总的来看,在经济总量上日照是实现了倍增,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日照实现了突破,在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日照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在城乡的环境方面,也有了比较大的提升。这五年,日照也获得了一些荣誉称号,像“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和“绿化优秀城市”等。这些称号其实也是凝聚着日照市人民的辛勤努力,也是日照市这些年一直坚持的四大战略,也就是港口立市、工业强市、生态建市和科教兴市这四大战略,实行的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的双轮驱动的结果。所以这五年日照一直在着力构建四大体系,包括现代产业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
“但是距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包括省委省政府对日照的期望来看,还是有差距的,还需要不断努力。特别是这次两会,我们看到姜大明省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给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日照怎么样强抓蓝色经济区的这个国家战略机遇来加快发展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特别是要抓住国家对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批复的重大机遇,来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规划建设,包括加快国际海洋城的建设,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杨军表示,“我们现在只能是只争朝夕、奋力拼搏,抓紧落实,加快日照发展。”
扩大吸引人才渠道,增强日照人才支撑能力
谈到人才和人才战略时,杨军表示,“人才应该说是日照急需的,也是急缺的。日照人口有280多万,但是我们也认为最缺的是人才,虽然有港口的禀赋、也有港口的区位优势,但是人才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也争取到一个政策,就是国家对我们日照市作为蓝色引智的实验区,这样就有利于日照在发展蓝色经济、临港产业方面来进一步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撑。”
杨军告诉记者,“我们在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过程当中,其中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建设海洋科技教育创新区,这实际上就要靠人才的支撑,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制订引才引智的计划,并且积极的落实好……
查看全文: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202/20120220/news_20120220_18121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