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北海开发区:精心营造创业氛围促全民增收

来源:滨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6:57:59 

“我是北海新材料产业园一个车间的班长,我每月工资5000元,相当于一个县级干部呢!”近日,接受笔者采访时,山东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小梁王村村民杨新民乐呵呵地说。

北海经济开发区精心营造创业氛围,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大潮,促进全民增收。在北海开发建设的背后,是洋溢在北海2.7万群众脸上的幸福表情。

服务业发展快,居民挣钱特别容易

在北海经济开发区,妇女、老人轻轻松松每天能挣100多元钱。该区张赵村张爱民的父亲在汇泰公司看大门,管吃管住,月工资2000多元。老人高兴地说:“一早一晚,就干完家里的活了。在公司上班一个月,顶家里五亩地一年收入。北海大开发让我们一家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了。”

北海经济开发区通过实施“全方位、全领域、全激活”战略,充分激发区、镇、村、户各个层面的发展活力。该区还大力贯彻国家海洋渔业产业政策,加大转产转业政策扶持力度,调动渔民减船转产积极性,积极引导扶持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延长产业链条。农民张花自己开了一家海产品批发商店,经过几年的发展,他已经成了海产品经营大户,月收入3万余元。

目前,北海经济开发区仅批发贸易餐饮业人员达6000余人,人均月收入8000多元。人均来自三产的现金收入为1070.78元,同比增长76.41%,其在经营性收入中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6.10%上升到42.42%,增长16.32个百分点;在现金收入中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0.78%上升到今年的16.83%,增长6.05个百分点。

工业发展迅速,居民工资性收入大幅提高

“俺现在在北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做工,一个月能拿3000多元,除去花销,一年能攒下15000多块钱呢。”谈到工作体验,工人张敏高兴地说。据了解,和他一样在北海新材料产业园、汇泰蓝色经济园区等本地企业打工的农民达7000多人。

近年来,北海经济开发区坚持在农业之外找出路,在工业发展上找突破,大幅度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开辟富民新路径。围绕“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新园区,培育一个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和产业配套招商。

目前,签约落户的园区和单体项目达65个,合同总金额1444.3亿元,其中外资项目合同总额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9000多个,单体项目投资额度居全市之首。

北海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增加了本地劳动就业机会,并带动社会劳动力价值上升,从而更多地选择在本地企业打工。今年上半年,该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420.88元,同比增长12.84%,其中来自“本乡地域内劳动收入”2989.53元,占到工资性收入的87.39%。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居民投资收益快

“俺原来在青岛打工,工资2000多元,逢年过节,农忙时候,还有家里大事小节都得回来,挣一年的工资都搭在路费上了,辛苦一年剩不了几个钱。现在在北海新材料产业园工作,月工资4000多元。收入高,工作也轻松,老婆孩子也顾得上。”该区马山子镇北瞿阝村村民张相磊说。该区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全年累计达4350人。

北海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就业、保障、医疗、住房、养老等“六大体系”建设在扎实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结合全市出台的各项民生政策,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水平向全市最高标准看齐,养老、医保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保率达100%,新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政府各项涉农补贴等政府转移性支付都能及时发放到位……
查看全文:http://www.qdlsjj.com/news/view.php?id=8706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