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晶
7月20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贝尔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海藻清洁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顺利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一致认为,海藻清洁化综合利用技术属国内首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提升我国海洋多糖产业的技术水平,带动我国海洋生物利用产业整体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让海藻加工产业更加绿色、环保。
我国海藻加工技术亟待提高
海藻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以及降血脂、降血压的成分,其中含有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多糖等物质,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多糖产品,还是开发功能食品与海洋药物的重要原料。贝尔特董事长曹荣军告诉记者,以海藻胶产品开发及生产为主的海藻加工业是我国海洋水产品加工的重要门类,褐藻胶、卡拉胶及琼胶等海藻多糖产品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
然而对于海藻加工技术,从事海藻研究50余年的前中科院海洋所副所长张燕霞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海藻多糖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及海藻综合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以褐藻酸钠生产为例,其提取过程存在着能耗高、水耗高的问题,每生产1吨褐藻酸钠耗水800吨以上。其相关产品中,医药级褐藻胶、印染用的印花浆及褐藻胶寡糖等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低,而以低档次中间原料出口为主。岩藻聚糖硫酸酯、甘露醇及碘等功能性成分回收利用率低,海藻综合利用效益低。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海藻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海藻加工实现绿色生产
在青岛,褐藻酸钠年产量达2万吨~3万吨,在全国居于首位,每年用水量非常大,对于海藻加工过程中的清洁化综合利用提出了挑战。
海藻清洁化综合利用技术以褐藻海带为原料,利用高效生物酶对原料进行预处理,使得非褐藻酸钠成分大部分溶出,减少后续提取工序中的杂质,提高褐藻酸钠的提取效率,极大减少了生产用水。
记者在贝尔特山东海阳的生产基地看到,10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布满了几十个三四米高的反应罐以及一条条水泵输送带,整个加工过程可以实现全自动化。贝尔特技术部工程师张秋艳说:“原料通过输送带往前走,加工成产品,而处理水流的方向则相反。通过从后工序水逆流到前工序的工艺用水逆流套浸方式,不仅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水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还可以降低提取成本,在清洁化生产褐藻酸钠的同时可以联产碘、甘露醇、乙醇以及有机肥,达到海藻的全面综合利用,使得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而传统工艺通常只能联产碘和甘露醇,并往往由于生产甘露醇的成本过高而停产。”
“传统工艺直接使用化学试剂处理海带原料,生产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水,因为用水量大,且不能回收利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每吨褐藻酸钠生产耗水量100吨以内,可以实现节水85%,实现了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的多方位进步。”张秋艳表示,通过这种工艺省去甲醛固色和次氯酸钠脱色工艺,避免了甲醛在操作中的危险、危害及在产品中的残留和氯离子的残留。
业内人士表示,海藻清洁化综合利用技术实现了海藻的清洁化、高值化、综合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提升我国海洋多糖产业的技术水平,带动我国海洋生物利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进步,增强我国海洋水产加工产业的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拓展产业链,促进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产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801/636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