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海洋政策脉络

来源:东方早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02:18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海洋国家,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是维系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入21世纪,日本着眼于“海洋治理”的时代特征,积极推进海洋战略部署,实现从“岛国”到“海洋强国”的战略提升。
安倍的海洋政策理念
年,安倍晋三首次出任首相后,便着手推进日本的海洋立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2007年4月,日本国会众参两院通过《海洋基本法》之后,首相安倍在内阁官房(相当于政府秘书处)设立了由首相担任总部长的“综合海洋政策总部”,并任命海洋政策担当大臣负责制定体现政府理念的《海洋基本计划》,以及协调与海洋有关的行政事务。
由于2007年参议院选举惨败,随后安倍以身体不适为由辞去首相职务。直至2012年12月,安倍领导的自民党赢得众议院大选,他再次出任首相,使其得以继续推行其海洋理念。在2013年通过的新的《海洋基本计划》中,提出日本的“海洋立国”理念,即强化同亚太各国的国际协作,主导建立基于规则的国际海洋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将日本从“为海洋守护的国家”转变为“守护海洋的国家”;推进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的振兴;致力于海洋环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课题的研究。
除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综合管理外,安倍政府还极为重视推进海洋权益的维护。为确保日本周边海域、海上通道和离岛安全,日本拟强化日本周边广大海域的监视体制、重大事态的应对体制;加强海上自卫队和海上保安厅体制、能力建设及相互协作,实现情报共享;强化海难救助体制及事故灾害对策能力,加强反海盗、防扩散等危及海上通道安全的应对;构筑沿岸、离岛安全的协作体制,强化重要离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情报收集、警戒监视的安全保障体制。
此外,日本海洋战略中重视日美同盟的作用,提出强化日美同盟提升亚太地区的威慑力,发挥同盟在维护地区海洋安全与秩序中的作用,形成以日美为主轴的,与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海洋国家的联合,以应对亚太海洋安全环境的变化。安倍试图构筑“民主安全菱形”,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的夏威夷组成,以保卫从印度洋地区到西太平洋地区的公海,遏制中国。
钓鱼岛在安倍海洋政策中的战略地位
安倍晋三作为日本新保守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其海洋政策均是服务于日本的海洋国家战略目标,即通过对海洋的综合管理,提升日本海洋治理的能力,维护国家的海洋领土与资源权益不受侵害,拓展日本的海洋战略空间,参与主导构建有利于日本的地区乃至全球海洋安全秩序,最终实现海洋强国。
地区力量格局的变化是促使安倍政府调整海洋政策的主要外部因素。当前,日本将发展核/导弹力量的朝鲜和海上力量不断增强的中国,视为威胁日本国家安全的主要竞争对手。近年来,中国在东海的海洋活动日趋活跃,维护海洋领土主权与资源权益的力度不断加大,东亚地区日美主导的海上力量格局,正随着中国海上力量的崛起而经历新的变动。
年上台伊始的安倍面对的是“政冷经热”的中日关系,而这种现象是由于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屡次参拜靖国神社的错误历史观造成的。对于日本来讲,历史问题并不涉及其国家的核心利益。既然不是核心利益,为了日本的经济利益,安倍可以展现较强的灵活性,主动示好并提出建立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使得中日关系得以“破冰”。
年再次上台的安倍面对的是“政冷经冷”的中日关系,而这次主要是由于前任首相野田佳彦“国有化”钓鱼岛造成的。钓鱼岛与历史问题同属中日间的敏感议题,然而在不同的环境下它们所产生的影响却有所不同。钓鱼岛问题正是在中国崛起和地区海洋安全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而产生的。
表面上看,“国有化”钓鱼岛于日本来讲,是所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行为,特别是日本政府否认钓鱼岛存在争议的情况下。按照日本自说自话的逻辑,中国反对“国有化”就是对日本领土主权的侵犯。
深层次上看,钓鱼岛问题于日本来讲,则是具有重要战略性的问题。钓鱼岛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具军事战略价值。近代以来,中日海权力量从未如今日之接近,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海权,一直处于日本强势海权的阴影之下。现今,中日海权的竞争性越发突出,钓鱼岛实则成了中日海权博弈的“试金石”。日本认为必须在这场岛屿争夺战中占据主动权,让步就意味着将日本在东亚经营百年的海权地位拱手相让,承认中国的海权优势地位。
有着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安倍晋三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演讲时,表示“一个强大的日本回来了!日本永远不做二流国家”。这其中蕴含着,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会示弱。从过去半年来,安倍政府强化西南诸岛的防卫态势看,日本已经在为防止钓鱼岛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态做好准备。
安倍海洋政策与中日关系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焦点议题。地区层面,其背后折射的是中日海权在东亚地区的竞争。国家层面,钓鱼岛问题涉及两国的主权领土、资源权益、民众情感、政治合法性及战略价值等因素,妥协让步的余地就变得非常小,竞争性的一面会更大些。
客观评估安倍的海洋政策,一方面,安倍海洋政策的执行,特别是在西南诸岛的防卫和钓鱼岛事态应对上,确实加剧了中日关系的对抗和战略猜疑,这不但没有缓解两国关系的紧张,反而使得双方在钓鱼岛海域对峙的形势更为严重。日方更多的是在为可能发生的冲突作准备,如与美国进行联合夺岛训练,提升陆海空三军协调作战和两栖登陆战能力,而不是为缓和区域紧张做出建设性的善意的举动,有其排他性、竞争性的一面。
另一方面,安倍海洋政策既有顺应国内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以及民众对努力成为海洋大国的内在需求,也高度重视国际海洋合作,应对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如海盗、海上航道、防扩散、灾害救援、科学调查和海洋环境气候变化等。
因此,从国家利益维护的角度看,安倍的海洋政策有其现实主义的特征;从国际合作的角度看,其海洋政策又体现出自由主义的特性。这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叉体现在具体的政策之中。中日关系中既有钓鱼岛利益对峙的竞争一面,也有在索马里打击海盗的合作一面。
因此,在看待安倍的海洋政策时,对其不利于中日关系发展的层面要予以警惕,对有利于促进中日双边合作的层面要大力推进。中日之间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甚至是对立的,这时需要的是彼此沟通与保持克制,而不是批评指责和挑衅对立……查看全文:http://www.hellosea.net/show.php?xuh=6299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