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洋海洋保护区方案迟未达成 要环保还是资源?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7:04:39 

企鹅在罗斯海海域捕食磷虾

企鹅在罗斯海海域捕食磷虾

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设想图

2013年7月11日至16日,来自25个国家和欧盟的代表齐聚德国城市不莱梅,在这里,他们将为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展开讨论。2012年的10月22日到11月1日,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荷巴特市,代表们就曾为这个提案展开了讨论。不过直到会议结束,他们也没有达成妥协。最终,他们同意在两次年会之间在德国举行一次特别的闭会期间会议,于是代表们就来到了不莱梅。

这次会议,代表们要讨论的提案的内容是关于在南大洋建立海洋保护区的。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就提出了这个设想。吉姆·巴奈斯是南极和南大洋联盟的执行总监,他说:“我第一次参加关于南极和南大洋环境保护的会议是在1980年,当时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还没有成立,但是已经有了建立南大洋海洋保护区的设想。此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接过了旗帜,一直为这个设想成为现实而做着努力。”

然而这种努力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回报,因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所做的任何决议都需要全体成员国协商一致,形成全面的共识,要让所有成员国都满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设想图

A 普遍保护区

B 特别研究区

C 产卵期保护区

A 设想中的方案

2005年,财富杂志在全球评选出了“努力开发更好的新方法以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的10位最优秀人物,其中之一是世界知名的美国和加拿大海洋生物学家与环保主义者兰索姆·迈尔斯。

2005年年初,迈尔斯和他的博士研究生鲍里斯·沃姆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生物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大型掠食性鱼类的灭绝、生存或恢复”。在这篇论文中,迈尔斯和沃姆以详实的数据表明,自从1950年代捕鱼工业化以来,大型掠食性鱼类已经减少了90%,而掠食性鱼类是海洋生物链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缺少了它们,小型鱼类数量剧增,珊瑚礁、海藻等将面临灾难,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威胁着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摄取来源。

南大洋是世界上超过10000种独特生物的家园,这里的企鹅、鲸、海鸟数量世界第一,当然还少不了独特的南极犬牙鱼和磷虾。提到南大洋不得不提磷虾,因为这种动物是世界上尚未开发的藏量最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其蕴藏量一般估计为1.5~10亿吨,年捕获量可达1~1.5亿吨。磷虾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还是须鲸和蓝鲸的主要食物。一个世纪前,南大洋须鲸总数约为100万头,1904年出现商业性捕捞后,南大洋鲸鱼的数量减少了90%以上。

罗斯海是南大洋的一部分,包括从南极洲的罗斯冰架直到南纬60度的海域,几乎在新西兰的正南方。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掠食性鱼类大量减少的今天,罗斯海是唯一一个生态环境还没有受到人类大规模破坏,海洋生物链尚未断裂的地方,因此被海洋生物学界称之为我们“最后的海洋”。

1980年,为了保护与合理利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签署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该公约于1982年生效并成立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负责实现公约的目的和原则,管理南极周边海域的生物资源。

美国和新西兰共同提出在罗斯海海域建立面积为16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保护区的提案。另外,澳大利亚和法国也共同提出在东南极海域建立19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保护区。这两个提案成了这次不莱梅会议的两个重要议题,无论哪一个提议被通过,都将成就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

为了促成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的所有成员国达成妥协,德国农业部长伊瑟·艾格纳在第一天举行的会议上说:“对在座的25个成员国的代表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旦我们达成共识,我们就能创造历史,规划出全世界最大的海洋保护区。”

B 前景黯淡

在南大洋设立海洋保护区并不是靠决心就能达成的目标,因为还要涉及地缘政治和每个国家的切身利益。作为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和最少得到开发的海域,每个国家都想在南大洋的开发利用上分一杯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的每一个成员国,都是经济活跃对资源需求旺盛的国家。他们分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互相掣肘,致使南大洋海洋保护区的方案迟迟不能通过。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今年3月18日在华盛顿举行招待会,邀请了美国新任国务卿克里和新西兰外长卡尔等人出席。在这场招待会上,克里和新西兰驻美大使莫尔等分别讲话,介绍了新西兰与美国设立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的方案。

美国新西兰共同提议的罗斯海保护方案包括普遍保护区、特别研究区和产卵期保护区等三个部分。涉及的海域总面积为227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9个新西兰的国土面积。其中普遍保护区有160万平方公里,其内不允许捕捞除鲸鱼外的任何鱼类,而产卵期保护区则在冬季禁止捕捞磷虾和南极犬牙鱼。

这项提案引起了日本、挪威、乌克兰、俄罗斯等远洋渔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反对。因为这个提案一旦通过,这些国家的远洋捕捞事业将大大受损。利益的纠葛使得这项提出了30多年的设想,到现在仍还只是一纸提案。

在本次的不莱梅的谈判中,美国和俄罗斯身后分别形成了一个阵营。这两个阵营针锋相对,让提案在短时间内难以达成。

为了达成妥协,挪威提出了一个方案。方案的内容是:先行设立一个海洋保护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再不断缩小这个保护区的范围。挪威的这项提议引起了支持设立保护区的国家的反对。海洋生物学家格罗斯说:“挪威的这个提案将为以后的环境保护工作开一个危险的先例,对这次的会议我持悲观态度,因为每个国家都只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C 仍有希望

尽管在南大洋建立海洋保护区的方案迟迟不能达成,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仍然采取了多项措施帮助管理南大洋海洋的生物资源,比如关闭了大多数受管控的有鳍鱼渔业,建立措施减少犬牙鱼的非法捕捞活动,以及禁止刺网捕鱼和海底拖网捕鱼作业等等。虽然这些管理措施还停留在发展可持续渔业的阶段,与实现“养护”还存在差距。

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另外一个旨在保护南极周围海域的组织——南极海洋联盟识别出了19个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地区,这19块区域约占南大洋约40%的海域。

在本次的不莱梅会议上,德国农业部长艾格纳表示,德国即将向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提出在西南极的威德尔海建立海洋保护区。德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在这里做了数十年的科学研究,对这片海域有了很深入的了解。艾格纳说:“威德尔海海床上的生物多样性,跟热带珊瑚礁的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虽然这位部长跟其他国家的高级代表一样,都对这次的不莱梅会议没有抱太大希望。但谈判能在最后一刻出现转机吗?超过30个国际环保组织的代表也来到了不莱梅,他们对南大洋的保护仍然抱有很大的信心。很多国际组织表示,他们将作为游说团体穿梭于各个国家之间,为南大洋的保护继续努力……
查看全文:http://ocean.china.com.cn/2013-07/17/content_29451606.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