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在古火山口采集到珍贵样品

来源:汪涛   发布时间:2015-05-20 17:06:32 

(记者汪涛)不同颜色的海参、白色雪莲状海绵、伞状的海百合……这是7月5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蛟龙海山”区下潜时的录像画面所展示的海底奇幻世界。此次下潜,“蛟龙”号在古火山口内部进行了巡航作业,采集到了岩石、铁锰结壳和海参等珍贵海底样品,最大下潜深度为3616米。
“这次是我第一次在海底古火山这种复杂海山地形操作潜水器,而且整个过程可以说是高潮迭起。”潜航员付文韬说,“除了采集到了6粒铁锰结核,更看到了各种奇异的深海火山生物,捕获到了3只不同种类的海参、1只苔藓生物、1只海百合、1只深海海绵和8只共生虾,也进一步证明了火山区的生物多样性。”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1航次)科学家团队负责人周怀阳教授介绍说,“蛟龙海山”原先为一无名海山,没有科学家对它进行过考察研究。通过对此次采集回来的火山岩石和结核样品进行分析,可使科学家对南海的形成和演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海底古火山多处分布着大面积多金属结核密集区域,这也是我国深海科考的一个重大发现。”周怀阳表示,将建议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把“蛟龙海山”区作为今后多金属结核的一个试采区域。
“蛟龙”号此次下潜带回的生物样品同样令海底生物专家李新正兴奋不已。“这个海山区生物数量虽然不多,但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很有可能发现深海新物种。”李新正说。
在这次下潜带回的雪莲状海绵生物中,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海绵共生物种——虾。李新正介绍说:“这种小虾在深海里属于弱势物种,平时就躲在海绵中,只露出一个小头。它与海绵属于共生关系,对它的了解还需要科学家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蛟龙”号现场指挥部认为,此次下潜采集到的火山岩石样品,为南海深部科学计划研究提供了宝贵样品;锻炼了声学技术保障队伍,积累了下潜经验……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708/62937.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