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刍议与对策思考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07:19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理念在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贯彻和体现。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指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提升海洋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海洋环境质量为主攻方向,推动形成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和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海洋生态文明意识,从物质生产、社会制度、思想观念三个层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海和谐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海洋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切实提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贯穿于建设海洋强国和美丽海洋全过程的战略要求。

海洋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突出

海洋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中具有尤其突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首先,海洋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并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战略空间。其次,我国管辖海域,需要高度重视其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再次,海洋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关键环节。可以说,海洋生态文明发展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着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状况。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角度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领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形势

当前,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严峻,因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等的需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各类陆源污染和海洋生态损害构成了现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海洋生态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产生重大影响。突出表现在六方面:

一是陆源排污压力大,近岸海域环境污染持续加重。二是海洋生态系统退化明显,生态灾害频繁发生。三是海洋突发污染事故有上升趋势,环境风险不断累积。四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影响凸显,国际生态安全屏障尚待建立。五是全社会的海洋生态文明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六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有制度保障和综合协调机制不足。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近年来,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沿海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其指标和制度体系在不断发展完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在沿海经济大省先行先试,海岛、海岸带和重点海域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有序推进,部分沿海省市已经实施了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将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从“五位一体”和“四个融入”总体布局的角度思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和主要任务,提出科学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对策1: 加强战略思维 抓紧制定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推进办法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必须有机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特别是要处理好陆海统筹的关系。在海洋开发与保护格局规划上,应以海洋生态文明为主线,科学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海洋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三类空间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个效益有机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在科学认知和深刻把握海洋各方面工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的要求协调推进。

对策2:促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要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就应着力发展海洋经济,切实加强海洋经济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以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促推经济方式转变。

当前应制定基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符合海洋生态平衡要求的产业目录和绿色产业发展指南,在国家对沿海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中凸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导向作用。

着力促进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着力发展优质海洋经济,加快海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第三产业。

对策3: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构建海洋生态安全屏障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社会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

当前应尽快出台遏制近岸海域环境恶化趋势的规划和行动计划,加强近岸海域、陆域和流域环境协同综合整治,强化海洋污染防治与监管;在重要生态区和脆弱区实施严格的海洋生态保护政策与措施,逐步完善全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网络体系,有序推进受损海洋生态系统修复与恢复,探索开展提升海洋生态弹性和恢复力的生态建设工作。

要切实做好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海洋环境保障民生工程,全面构建抵御海洋环境灾害风险的生态安全屏障,提高各类海洋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

对策4:强化海洋综合协调 构建有利于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

通过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制度保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推进。

当前,应以生态文明建设“四个融入”的战略布局为指导,以海洋资源环境的自然禀赋为基础,做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处理好各项制度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相互支撑,抓紧制定当前急需的各项具体政策法规和制度,把海洋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综合管控体系,建立体现海洋生态文明要求的政绩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有效运用市场手段,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对海洋资源优化配置和海洋开发行为规范的调节作用。

对策5: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 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

解决海洋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进步。

应进一步加强海洋领域基础研究,不断深化海洋专项调研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对我国海洋资源、环境、人海关系及其演变规律的认知水平,为综合协调人海关系奠定理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升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与转化应用能力,进一步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公益技术的转化应用,促进科学用海、科学管海,使海洋科技为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做出积极贡献。

在此基础上,还需着力提升沿海各级政府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鼓励沿海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对策6:加强宣传引导 增强海洋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促进形成社会合力

应着重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和宣传两大体系,深入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海洋的综合认知,切实转变“重陆轻海”“重开发、轻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等观念;通过加强宣传和引导,在社会公众中普遍树立正确的海洋生态消费观,鼓励海洋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702/62774.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