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海军建设 构筑海上万里长城

——海洋防卫战略研究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3:28:33 

一、国际海洋防卫新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大变化。随着东欧的巨变、苏联的解体,美苏力量平衡被打破,对立的两极消失一极,冷战宣告结束,世界进入了旧格局瓦解而新格局尚未形成的新时期。

世界新格局将如何形成?早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l990年,邓小平同志又说: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从而指明了和平与发展问题是今后较长时间内世界的基本问题。世界局势的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谋求发展成为当代各国的共同要求。东西方之间,各大政治、经济和军事集团之间,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展开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接触对话,世界紧张局势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人类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但和平是相对的,战争的危险一直存在着。一方面,在世界新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美国、欧洲、日本都不甘示弱,力求在世界新格局中充当重要的一极,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围绕着在世界新秩序中的地位问题,将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另一方面,在全球局势趋于缓和的同时,地区局势却趋于紧张,在欧洲、中东和亚太地区,各种地区性冲突有增无减。此外,随着世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技术领域竞争的不断增强,也将加剧世界上政治、军事的斗争。

由此可见,世界新格局虽然不是通过战争来建立的,是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完成的,但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而是使世界进入了冷和平时期。与此相似,199411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尽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和平的方式对海洋进行了重新分割,但也使原先隐藏着的矛盾充分表露了出来。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沿海国实行了新的海域管辖制度,将沿海国的管辖海域成倍地扩大,因此,围绕海域划分、海岛主权争夺的纠纷层出不穷,加上很多海域涉及多个国家,其争端的解决比陆域要更为复杂、更为棘手。

从世界总体上看,冷战结束后,陆上的军事热点在降温,而影响较大、范围较广的热点,主要发生在海洋上或与海洋问题有关。主要表现为:第一,海洋霸权主义仍然盛行,并不时地插手世界各地区的事务,制造紧张局势;第二,沿海国家围绕领土主权和海洋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

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各沿海国家纷纷修订或加紧制定新的海军战略或海防战略,以使本国的海洋主权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利益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新形势下的海军战略或海防战略并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手段,而是基于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即和平方式和非和平方式。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战争不是现代政治的一种理想选择,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用和平方式解决海洋争端的主要途径有:①搁置争议,先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在此基础上逐步解决争议。②缓和紧张局势。主要通过对话、政府官员定期会晤,交换看法,达到一致,建立信任,实现非军事化。③开展区域性合作。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合作,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多边的;可以是民问的,也可以是官方的;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从而避免冲突。④在有争议的海域,对海洋资源实行共同开发。在这方面,世界上许多国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尽管和平方式是理想的选择,但国家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则是和平的“天平”上十分有分量的砝码。因此,各沿海国家都在加紧海军装备建设,增强海军实力,海军已成为海洋斗争的核心力量。

二、世界主要国家的海军建设走向

为了在21世纪世界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各沿海国尤其是海洋强国,以提高海军的质量和高科技水平为重点,大力调整和加强海洋军事力量。

美国 美国政府于19953月正式发表了《国家军事战略报告》,在全面分析了美国面临主要危险的前提下,将国家的军事战略调整为灵活和有选择的战略,把防止地区性军事强国的崛起和对付区域性冲突作为核心,把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的地区性战争”作为地区防卫的重点。据此,美国重新规划了海洋武装力量,在战略上由“在海上”调整为“从海上”,即过去美国海军主要准备在海上应付前苏联的军事威胁,现在调整为从海上向世界爆发危机的地区投送作战力量,从海上对陆地进行军事干预。为实现上述战略调整,美国从1993年开始逐年削减海军开支,压缩海军规模,从而使海军力量的发展进入一个调整时期。进入调整时期,美国舰艇总数在减少,冷战结束前的1985年,美国海军拥有545艘各类战舰,1995年只保持368艘,削减了39%,而用于海军高技术武器装备研究和开发的经费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依靠不断增长的军事科研费用,美国海军发展高技术海战武器,加快原有武器装备的高技术改造。这种技术改造,是通过对其局部或薄弱环节引入高技术成果来提高其整体性的,如为舰载飞机增加新的装备和电子干扰器件,为舰艇控制导弹换装技术或更换动力等,这样既经济又快捷。事实上,美国实施的战略调整使其舰艇的发展更加符合美国战略发展的需要,建造出更优质的舰艇,走的是一条精兵优质的发展道路。从l992年的海湾战争至1995年,美国海军已经建造了2艘航空母舰、4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13688级攻击型核潜艇、7艘导弹巡洋舰、l3伯克级导弹驱逐舰、3艘两栖作战舰、6艘反水雷舰、4艘猎潜舰,仍以平均每年13艘的建造速度发展,而且这些新建造的舰艇的现代化程度和高科技水平都大大提高。

199611月,美国决定投资约7 500亿美元研制联合强击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可以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共用,将于2008年投入使用。这种战斗机的技术要求是前所未有的——能够像直升机那样垂直起降,能够避开雷达并能在航空母舰和常规跑道上起降。联合强击战斗机将取代服现役的飞机——空军的F-l6,海军的A-6F-14以及一些F/A-18,还有海军陆战队的AV-861997年初,美国国防部决定出资4 500万美元研制一种名为弹药库战舰的新型战舰,第一艘此型战舰计划于2001年下水。这种战舰的特点是舰壳两层,表面平滑;舰身低,用复合材料吸收雷达信号,雷达难以侦察;配备最先进的通讯设备;装备500个导弹发射器,包括射程700海里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和射程250海里的155毫米穿甲大炮;每艘战舰操作人员仅50人。美国的这些举动表明,它要在世界上继续推行强权、干涉和指挥棒政治,就不会放弃自己海军的王者地位,就必然发展自己的海军力量。它将继续实行“从海上出击”的方针,以海洋为前进基地,通过“控制”的l6个海洋咽喉要道延伸至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区,靠强大的海洋军事力量来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及在全球的利益。

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得到前苏联四个舰队的三个半舰队,成为前苏联海上军事力量的当然继承者。从数量上来说,俄国海军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之一,俄太平洋舰队仍是亚太地区最强大的海上力量。面对世界形势和国内经济衰退的双重挑战,俄罗斯海军十分重视高技术海战武器装备的研制。

目前,俄罗斯一方面加紧实行战略收缩,大量裁减海外分舰队和海外基地,减少人员,以减小规模来压缩开支,节约经费;另一方面投入资金,有重点地开展高技术研究和开发,发展高精尖海战武器,例如,继续研制雅克141超音速垂直/短距起落舰载飞机、苏-27固定翼舰载飞机、图-l42M式反潜巡逻机、卡-27舰载反潜直升机、贝-49“信天翁反潜机等,继续建造阿库拉微型攻击核潜艇、奥斯卡”2级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V-3SSN和常规潜艇以及现代级驱逐舰和“克里瓦克”护卫舰等新型舰只。除了建造“伊万·罗戈夫”级大型两栖攻击舰外,俄海军正致力于A-40型水上飞机、里海怪物水翼艇的研制。其中,奥兰级水翼艇最大,起飞重量为l25吨,最大载重28吨,它能以400千米的时速将250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运送到2 000千米以外的作战海区。

日本 日本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东亚大陆的海上屏障,如果以日本诸岛作为东亚大陆的前哨阵地,可使东亚大陆的前沿防御纵深扩大数百千米,使一般海上常规打击失效;倘若以日本众多的良港为海军舰队基地,则可使海上作战推进至西太平洋;若再以小笠原等群岛为前哨防御阵地,则可使整个东亚免除来自海洋方向的常规军事威胁。日本诸岛是进攻东亚的海上跳板。如果以日本诸岛作为进攻东亚大陆的前进基地,可以直接威胁整个东亚大陆沿海。从日本本土基地起飞的现代化战斗机如F-l5,其作战半径可达东亚内陆。从日本各港口出击的军舰,不需要任何途中补给,可以直接在东亚大陆沿海作战,直接对陆攻击。凭借日本本岛,还可以对东亚大陆各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登陆作战。在日本历史上,海军一直是日本推行海外侵略政策的重要工具,在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军费均有较大幅度削减的情况下,日本却正在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的行列。其原因是近20多年来,日本海军大量增加经费,注重高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快高技术海战武器的研制。随着日本海上战略从近岸被动式国土防御向歼敌于中、远海的大纵深立体主动前沿防御的转变,日本海军的高技术化、现代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1985年,日本制定了1986--1990年的中期防务计划,日本海军的武器装备重点发生了转移:加速建立海上多层防空网,利用超视距雷达、海上预警机和战斗机、宙斯盾防空型导弹驱逐舰、舰对空导弹及近程防空舰炮等构成4层海上防空网;提高装备性能,保持反潜战优势;以加强对舰攻击能力等为发展重点。为此,日本海军建造了31艘舰艇,计68万吨位,订购了50架反潜飞机、60架反潜直升机和12架扫雷直升机,引进了海麻雀标准舰对空导弹、方阵近防武器系统和捕鲸叉反舰导弹等。日本在1996--2000年的5年内计划投入资金总额251 500亿日元,约合2 525亿美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34%,平均每年军费超过500亿美元。现在日本自卫队海、陆、空兵力共有30多万人,拥有坦克l 200辆、F-3C反潜巡逻机90多架。作为一个海上岛国,日本海上自卫队力量更是发展迅猛。日本舰队共拥有160多艘舰船,同时拥有330架飞机。虽然目前并未拥有诸如航空母舰和战列舰这样的主力舰,但却有60多艘现代化驱逐舰,且质量优良。据专家称,除俄国太平洋舰队外,亚洲没有可与之匹敌的常规舰队。另外,除美国海军外,日本海上自卫队是惟一拥有宙斯盾式巡洋舰的海军。日本自卫队已经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大军事力量之一。

西欧在目前世界海军高技术化的浪潮中,西欧各国依赖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积极发展高技术,研制和装备高技术海战武器,组成了具有现代作战能力的几支现代化海上舰队。

为了维护其海上利益,增强海上威慑力,英国皇家海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发展各种高技术海战武器装备,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海鹞式短距/垂直起降舰载飞机、无敌级支援航空母舰、海王反潜直升机、核动力潜艇、海标枪导弹等,使皇家海军的战斗能力迅速提高。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马岛海战和海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现代化程度,增强海上作战能力,英国皇家海军一方面采取自行研制、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强高技术海战武器装备的研制,另一方面对现有装备进行高技术改造。1989年,英国皇家海军的无敌号航空母舰在德文港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目前,英国国防部与GEC-马可尼公司签订了价值20亿英镑的合同,用于为英国皇家海军订购首批3艘新一代核动力攻击潜艇。新型潜艇将比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的速度更快、航程更远、更难以被发现。英国的新型核潜艇是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的第二代,将被命名为敏锐级。该艇将装备矛鱼式鱼雷、鱼叉反舰导弹和战斧对地攻击导弹等36件武器。敏锐级核潜艇的排水量为6 000吨,其动力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开发的PRW2型核反应堆。反应堆的堆芯在核潜艇的2530年的服役期间不必加注燃料。第一艘新式核潜艇敏锐号预计在2005年服役,然后是伏击号和机灵号。为了保持皇家海军拥有12艘核潜艇的舰队规模,英国计划在2000年后再订购2敏锐级核潜艇,这将使整个项目耗资达30亿英镑。

法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十分曲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海军几乎全面崩溃。经过40多年的重建和整顿之后,法国海军总吨位已达264万吨,已发展成一支舰艇齐全、装备精良的强大海上力量。特别是l986年以后,法国海军根据未来海战的特点和担负的使命,加强了高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研制出更现代化的舰艇和海战武器,如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第三代弹道核潜艇,将法国海军舰艇的战术和技术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冷战”结束后,法国海军在适当压缩装备数量的同时,加快高技术海战武器的研制,重点是提高武器的质量。目前,法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夏尔·戴高乐”号已由法国船舶建造局移交法国海军。“夏尔·戴高乐”号于198711月开始建造,l9945月完成舰体建造工程。该舰具有先进的反雷达侦测系统,其满负荷时重达40 500吨,可容纳2 800名官兵,将于l9997月正式服役。法国大西洋军区海军司令勒当泰克指出:建造夏尔·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清楚地表明了法国保留一支舰载海空力量的意愿,也表明法国决心继续拥有一支经过深刻改造的、现代化的、有效的、能够对付未来战争挑战的海军。他强调:“‘夏尔·戴高乐号不仅是法国海军的柱石,而且也是命运越来越紧密相连的欧洲各国海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海军参谋部日前宣布,法国第一艘新一代核潜艇凯旋号已经投入服役,该潜艇编入法国的远洋战略力量,成为法国核威慑的主力,第二艘新一代核潜艇“勇猛”号正在建造之中。“凯旋”号长l38,排水量为l4 000吨,可携带16M-45型导弹,每枚导弹可将6TN-75型核弹头发送至5 000千米之外,每枚TN-75核弹头的当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当量的5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被解除了武装,曾对盟军的海上舰船构成极大威胁的海军舰队也被战胜国作为战利品支解和瓜分。直到20世纪50年代,原联邦德国才被允许建立一支以防卸为宗旨的海军。两德的统一,使德国海军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增,使其海军的作战使命发生新的变化。为了履行新的海上使命,德国海军不论是舰只的种类、吨位,还是现代化程度都有新的增长,已从一支单纯的海上防御舰队,逐步演变为以防御为主、攻防兼备的现代化海军。德国海军现拥有6艘驱逐舰、24艘潜艇,其作战舰艇共有198艘、辅助舰船78艘、预备役舰艇3艘、飞机l60架。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海上作战能力,适应未来高技术海战的需要,德国海军制定了2005年海军发展计划。该计划不仅规定德国海军未来编制调整的目标,而且提出了其海军高技术化的具体措施。

西班牙北濒比斯开湾,西北和西南面临大西洋,东部和东南部面临地中海,南为直布罗陀海峡,扼大西洋和地中海航路的咽喉,被称为通往欧洲、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的桥梁,其海岸线长达3 140千米。鉴于西班牙所处的特殊战略地位,西班牙政府历来都把海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上,而隐蔽性好、机动性强、灵活性高的潜艇部队一直受到西班牙政府的极大重视。为加速潜艇部队的现代化建设,20世纪到90年代中期,西班牙海军强风-80系列潜艇装备现代化的研究计划将完成。l990年,西班牙海军公布了一项着重加强护卫舰现代化的10年造舰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建造33艘新舰船,包括5艘现代化的巴利阿里级护卫舰和6·玛丽亚级护卫舰,在巴赞造船厂建造4F-100级新型护卫舰。

印度 印度海军经过40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已一跃成为印度洋沿岸国家中规模最大的海军,也是世界较强的海军之一。印度三面环海,拥有6 000余千米长的海岸线,并有两处较大的远离本土的群岛,因此,其海上利益十分突出。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印度就提出了由印度海军来填补英国在印度洋遗留下来的真空地带”的战略思想,使印度洋真正成为“印度之洋”。不言而喻,印度大力发展海军,增强远海作战能力,正是为了控制印度洋交通线。鉴于印度自身军事工业薄弱、技术水平低下的现状,印度海军一开始便把购买国外先进的海战武器装备作为其海军现代化的基本方针。70年代以来,印度海军不惜巨资,先后从前苏联和西方国家购买了2艘航空母舰、4卡辛级导弹驱逐舰、2U-209型常规潜艇以及海王式直升机、海鹞式舰载战斗机、图-142“式海上远程侦察机等先进武器装备,从而使印度海军的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军事实力迅速增强。80年代以来,印度海军在继续进口国外的先进武器装备的同时,着手实行海战武器装备的国产化。进入90年代以后,印度海军为了使其武器装备适应未来高技术海战的需要,又开始着手新的、规模更大的装备扩建计划。这项90年代着手实施的装备扩建计划的主要项目有:建造航空母舰,购置潜艇生产设备,自行设计护卫舰、反水雷舰艇、巡逻舰、科学考察船等。随着这一庞大装备计划的完成,印度海军的装备高技术水平将有较大提高,作战能力将会更强。

韩国 l996年以来,韩国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军事实力。19965月下旬,韩国总统金泳三批准了一项旨在扩充海军的长期发展计划。6月初,韩国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改进军备计划》。7月起,韩国军方多次举行高级会议,具体研究《改进军备计划》的实施事宜。这些举措中有关增强海军实力方面的内容令人注目。根据韩国政府新的军事战略,韩国海军正在实施一项长远的发展计划。这项计划将耗资12万亿韩元(约合l54亿美元),历时10余年,建造3 000吨级潜艇、7 000吨级驱逐舰、可载20架战斗机与直升机的航空母舰和两栖登陆舰。该发展计划第一步是继续研制并装备20世纪80年代末韩国自行设计的KDX级新型导弹驱逐舰。KDX级驱逐舰配置了先进的武器系统,可从朝鲜半岛进入印度洋。这一级驱逐舰已于1992年开始建造,计划建造3艘,第一艘广开土王号已于199610月下水服役。韩国海军发展计划的第二步是重点研制7 000吨级的驱逐舰,并逐步转向研制航空母舰。韩国国防部将在1997年财政年度拨出37亿韩元的启动资金,并计划于2000年前完成对航空母舰的设计。2000年,韩国军队将装备空中加油系统,迈出拥有航空母舰的第一步。届时,韩国海军的装备水平和远洋活动能力将大大提高。

东盟 东盟各国在冷战结束后进行了积极的重要军事战略调整,对该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东南亚地区海域划分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矛盾,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同中国之间以及东盟各国之间均存在着领海与海洋权益之争。现在这些争端虽被搁置起来,或正通过谈判寻求解决途径,但并不等于争端已得到或接近解决。实际上,由于这些争端涉及国家主权和尊严、民族传统和感情、国家发展所需的资源和空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也不排除在一定的国际气候下会出现危机或引发冲突。冷战结束后,超级大国在该地区实行“战略性收缩”,撤出军事力量,从而使该地区各国普遍产生了建立自主国防、增强遏制危机和冲突能力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东南亚扼守着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紧迫感和危机感显得尤为突出。特殊的地理位置、潜在的危机意识促使东盟各国纷纷调整本国的军事战略,由过去的应付国内冲突为主转变为对外尤其是对海上防御为主。为保障海洋国土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东盟国家把增强海洋防御能力、实现战略纵深化、控制海洋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十分重视海、空军建设,军费分配也相应地向海、空军倾斜。

泰国的国防预算由l990年的206亿美元增至1994年的351亿美元,预算资金重点从陆军转向海、空军。泰国海军蓝水计划指出:为了保卫海洋资源等国家利益,现在已进入必须强化海军力量的时代。为此,泰国削减陆军员额的20%,集中力量发展海、空军。目前,泰国已购置了l艘航空母舰、2艘驱逐舰、8艘护卫舰、l艘强袭登陆舰、6艘坦克登陆舰,还计划购买4艘潜艇。

印度尼西亚的国防预算由1990年的l45亿美元增至1994年的23亿美元,并将武装海军作为重点。印度尼西亚提出“质量与规模并重”的海军发展计划,即不仅要有现代化装备,而且要具备一定规模。现在印度尼西亚海军总兵力达44 000人,拥有各型主要舰船l00多艘、飞机60多架。在2000年之前,计划购买4209型潜艇和24艘护卫艇。

马来西亚的国防预算由l990年的l56亿美元增至1994年的28亿美元,同时压缩陆军员额的22%,军费投入重点转向海、空军建设,并在1991--l995年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拨专款32亿美元采购现代化军事装备和修建海军基地。计划今后陆续采购54艘新舰艇,其中包括2艘护卫舰、15 000吨的登陆舰、24艘巡逻艇、4艘潜艇和一些快艇。

新加坡、菲律宾国防预算分别由l990年的l7亿美元和979亿美元增至1994年的30亿美元和l3亿美元,国防预算重点用于海、空军的现代化建设。

三、我国海洋防卫的历史进程

我国历史上在海防建设方面有着沉痛的教训,但在海洋防卫思想方面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国际局势十分复杂的今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我们加强海防建设、制定新时期海防战略大有裨益。

古代中国一直将海洋作为国防的天然屏障。宋、元以前,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从未受到过来白海上的威胁。到了明初,倭寇不断从海上入侵,海防问题开始突出起来。因此,明朝初期的国防战略中开始有了海防的地位。明朝初期,政府针对倭寇骚扰增多的情况,采取了有力措施来强化海防。除修造战船、改进战船性能外,还在沿海地区设置卫和所。卫、所是海军的基层编制。明洪武年间(1368--1398)沿海共设卫54处,每卫由5个千户所编成,配船100艘,编士兵5 000余名。这样,在绵延数千里的沿海地带,构成了点线结合、水陆兼顾的防御体系,使海防得到空前的巩固。但是,明朝初期的这种战略思想并未得到始终贯彻。朝廷中长期存在着“剿抚之争”和“水陆之争”。在明朝统治的260多年间,倭寇侵掠攻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的事件从未中断过。为防止倭寇的严重侵袭,朝廷在加强海防的同时,颁布了禁海令,其初衷是为了制止大陆不法之徒与海上倭寇勾结,且仅对民问海禁而不对官方海禁。中国海禁的时期,正是世界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时期。从明朝到清朝,漫长的4个世纪的封闭与锁国,造成了中国与西方物质文明的巨大落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逐渐形成了为防御而防御的海防思想。

在明朝实行海禁、加强海防之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空前发达,远远高出欧洲水平。郑和7次下西洋,正处于明朝海禁之时。为郑和出海准备的大型宝船长148、宽60,最大排水量达14 000吨,载重量达7 000吨,912帆,每船可容纳官兵500人。郑和的船队在28年间连续出海7次,最短的历时12个月,最长的达29个月,船队规模达到200艘,载人27万~28万人,其足迹遍及南海、爪哇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及其沿岸国家和地区达35处。发明并运用牵星板进行天文导航,绘制出世界上第一部远洋海图郑和航海图,创下世界上首次跨洋航行的记录,成为人类航海史之创举。郑和船队在15世纪上半叶进行的大规模历史性远航,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是15世纪和16世纪的西方所无法比拟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于l492年率船3艘、船员90人横渡了大西洋,比郑和晚了80多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于1497年率船4艘、船员l40人绕过非洲好望角,比郑和晚了近百年;葡萄牙另一位航海家麦哲伦于1519—1521年率船5艘、船员265人完成环球航行,则比郑和晚了—个多世纪。

可惜的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大明王朝的威德,正像《明书》和《西洋番国志》上所说的那样:通西南海道朝贡,宣德化而柔远人。既没有对朝廷的禁海政策有任何的冲击,也没有对中国海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任何直接的影响,而只是海禁背景下的一次孤立的历史事件。

英国学者杰弗里·蒂尔对此评论道,中国帝国的情况特别有趣,中国肯定具备从事海洋事业的能力,他们很早就使用十字测高杆和磁罗盘,后来这些仪器才成为欧洲舰船上的常规器件。早在15世纪的明朝统治时期,他们就派出过很大的海上远征舰队,驶往印度洋和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合乎情理地被看成是世界上最强的海上实力。但是,中国的海上实力是为了永世长存而过分矫揉造作出来的。这个最好的海上实力范例不是来自社会的、地理的或经济的环境,而是一名宫内太监为了赞美他所侍奉的朝廷而提出的政治幻想。他在海上所从事的努力,除从国外搜集珍禽异兽之外,没有给中国社会带来明显的影响。所以,随后的400年,中国当局实际上都在回避国际贸易和国际接触,除非是出于恩惠和宠爱而对十分尊敬的外国人做出偶然的让步。在1920世纪,中国不是海上实力的代表,而是海上实力的受害者。

400年的海禁,中国封建王朝的腐败统治,使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l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海禁大开,英、俄、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以武力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舰炮的轰鸣,首先惊醒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行径中认识到海防之重要,看到了差距之所在,也提出了救国救民之道。林则徐、魏源便是这批知识分子中的两位代表人物。林则徐主张用海关银两制炮造船必求极利极坚,秘密购置了西洋船只与火炮,新建和改装包括虎门要塞在内的各地炮台,使岸炮增至300余门,还主持了改造民船、改进船炮技术的事务。魏源整理出版了《海国图志》,着重叙述世界各国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政情,介绍世界海洋斗争史实,探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之道,阐明保卫海防的重要意义。魏源指出,今后对中国的威胁将主要来自东南沿海,必须建立强大的水师和海防设施。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重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以求发展海军和控制海洋。他曾设想应用250万两白银,建立起一支拥有100艘战舰和3万名壮士的中国海军。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出的近代海权理论,不仅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和军事工业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后来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也有积极作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中国现代工业和发展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近代海军建设进入全盛时期。l888年,北洋舰队已拥有铁甲船(主力舰)、快船(巡洋舰)、碰船(炮艇)、运船、通讯船、鱼雷艇等25艘,大致配套,总吨位超过5万吨,再加上南洋舰队、福建舰队和广东舰队拥有的近百艘舰船,海军舰船总吨位超过8万吨,跨进世界海军大国的行列。据1891年的普鲁士《海军年鉴》记载,中国当时拥有战舰数为世界第11位,与美国、日本大体相当。然而,严酷的历史事实是,中日甲午海战使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甲午之耻,除了清王朝政治腐败是根本原因外,在军事方面也有着极其深刻的教训。诸如在夺取和保持制海权、海军的战略运用、海军协同和陆海协同、战略战役指挥以及海军建设等方面,均有许多败笔。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孙中山发出了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的海权救国的呐喊,但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这一思想并未付诸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