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芝罘拓展蓝色经济区 加快"环芝罘湾"建设
走在南大街、北马路、海港路等主次干道上,传媒大厦、振华商厦、壹通国际、金都大厦、阳光100等高档写字楼、综合商场、金融机构云集,楼宇经济作为烟台市芝罘区蓝色经济建设的一个方面,每天都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
近年来,芝罘区倾力打造的以服务为主的城市经济,兼具蓝色、高端、生态、可持续等特点,并以全域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视野和定位,抢占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制高点。
发挥资源优势构建齐飞格局
发挥“山、河、海、岛”资源优势,以中心老城区为核心,南、北新城为“两翼”,构建“一核带动、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为蓝区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优化提升中心老城区,以楼宇经济为依托,发展金融商务、总部经济、中介服务等蓝色现代服务业,截至目前,全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达到69幢,入驻企业突破3400家。结合老旧城区改造,全面启动万达城市广场、中粮大悦城等15个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提升老城区的产业承载能力,服务蓝区建设发展。高点推进滨河生态智慧新城,打造引领蓝区建设的新引擎。在新城范围内,规划36平方公里起步区,全力推进安德冷链物流、东和科技园等73个项目建设。
启动建设临港蓝色国际新城,做足海港、海岛、海岸的开发文章,加快“环芝罘湾”建设发展,构建新的蓝色经济战略支撑带。对芝罘湾港区进行转型升级,重点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客运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和休闲度假区。重点推进保税港区网外配套服务区、烟台国际商品城等12个产业项目。
把握发展脉搏发挥引领作用
把握蓝色经济发展脉搏,发挥全市服务业龙头引领作用,增强蓝色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突出“蓝色、高端、新兴”发展方向,重点打造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海工装备制造等四大海洋产业集群。推进芝罘岛、崆峒岛、担子岛三大刺参养殖基地建设。挖掘开埠、仙道、妈祖等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开发芝罘岛、崆峒岛、夹河以及大南山等海洋旅游板块,打造“蓝色文化旅游”品牌。发挥临港区位和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做大做强烟大铁路轮渡、渤海轮渡等海洋运输物流龙头企业。引导中集来福士、烟台电缆厂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走“高效益、低耗能”发展道路。
按照“产业聚集程度高、业态规划起点高、入驻企业水平高、城建市场准入门槛高”的布局原则,着力打造产业聚集区和特色园区。启动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到2015年,将建成年营业额140亿元、税收24亿元的大型冷链物流基地。创新打造国家级广告创意产业园区,目前入驻企业112家,到2015年,达到400家,实现产值6亿元、税收4600万元。精心布局滨海广场金融商务区。加快金融中心A、B区建设,建立蓝色经济发展支撑。提档升级海港路中心商贸区,依托振华国际广场、阳光100等大型商贸设施,加速转型升级步伐,为蓝色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加快只楚、卧龙两个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步伐,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工作思路引进人才助力
立足区情,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思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合并重组区城发、城投公司,实行企业化运营,盘活国有资产经营,筹集资金7亿多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先后组织3家金融机构与130多个项目或企业参加银企洽谈会。争取政策支持,以芝罘区1861广告创意产业基地为核心的烟台广告产业园区被认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广告业发展试点园区”,获得中央财政扶持资金3500万元。
支持科技创新,加快人才引进。去年,环球集团获得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立项;德利环保、冰科集团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北极星国有控股、中集来福士获批组建“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实施人才引进“双百工程”,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全区共引进各类海洋科技人才9774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2772人……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6/17/c_116165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