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第十一个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海洋作为其中的亮点之一备受人们期待和关注。当天,海洋馆将展示我国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综合管理等领域的高水平成果,还将举办海洋与渔业科技成果和项目签约会。值此之际,记者专访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吴南翔。
■ 本报记者 赵建东
抓住创新 挖掘海洋经济发展潜力
记者:去年9月,国家批复《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在您看来,推进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当前主要应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吴南翔:《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获批后,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列入重要战略部署,出台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9条措施》加以推进。全省沿海各地党委、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政策、措施,掀起了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的热潮。
当前,要做好5项具体工作,服务、推动全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制定实施《贯彻落实<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出台《海洋产业指导目录》,加快推进重大海洋经济项目建设。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加快推进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建设。
二是项目带动。着力构筑海洋生物医药、游艇邮轮、海洋工程装备、现代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文化创意6条海洋现代产业链。重点扶持12个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涉海企业、项目向园区集中。
三是金融支持。设立福建省现代蓝色产业创投基金,与银行合作开展现代海洋产业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支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捕捞和冷链物流等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
四是科技支撑。实施海洋高新产业发展专项,推进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利用“6·18”等交易平台,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平潭海岛研究中心建设,激发科研院所、企业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五是宣传助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关注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为海洋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对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最关键的是要充分挖掘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要抓住科技创新。
推进创新 筑牢海洋经济发展支撑
记者:如何推进科技创新?您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吴南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必须把海洋科技创新摆上重要位置。下一阶段,我省将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是大力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支持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建立科技兴海研发中心及产业基地。加强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建设,着力推进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海洋中药材利用、深海大洋基因资源利用等海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二是积极开展重大海洋技术攻关。加大对海洋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海洋产业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和配套技术,促进产业技术重点跨越和产业链延伸。围绕南方重要海水养殖生物遗传育种的核心技术攻关,逐步完善海水养殖良种培育技术体系;加快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产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攻关;加强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生态修复、海洋防灾减灾等技术开发应用。
三是高效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公共平台,加大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与企业的对接力度,促进海洋科技成果尽快转化落地。以推进海洋生物医药、游艇邮轮、海洋工程装备、现代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文化创意6条海洋现代产业链及12个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推动一批重大海洋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促进涉海企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加快海洋产业聚集发展,提升我省海洋产业科技水平。
四是加大海洋科技创新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出台《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9条措施》,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对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奖励200万元,每年各安排不少于500万元资金支持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强财政资金引导,设立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引导设立福建省蓝色产业投资基金,推进银行“助保贷”业务,支持海洋重点产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海洋中小企业的发展。
五是积极打造海洋人才高地。推动驻闽高等院校合理调整、完善海洋学科设置,加强海洋重点学科建设,支持海洋重点实验室、优势专业建设。加大海洋科技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建立海洋产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等措施,吸引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领军人物、科技创新团队。
强化创新 驱动海洋经济发展引擎
记者:您刚才提到,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它将引领支撑海洋经济的发展。那么,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实践中,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创新,推动发展?
吴南翔:应该从三个方面加以强化,一是强化意识,二是强化落实,三是强化制度。
强化意识。首先是树立“科技创新是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意识。海洋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产业,海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海洋科技创新。
其次是提升海洋事务管理者的整体素质。目前,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已经与厦门大学海洋学院达成共识,面向与海洋有关的政府管理部门、企业、中介机构、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及司法部门等,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海洋科学、海洋管理科学、海洋经济学和海洋政策与法律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国际视野、懂政策、会管理、有市场开拓和领导解决海洋实务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第三是强化与科研院校交流合作。近期,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进一步加强与海洋三所、集美大学等涉海科研院校的对接,在“6·18”项目成果交易平台建设、项目对接、展馆布置和海岛研究中心、二次海岛调查等方面加强与海洋三所合作;在船员培训、游艇的设计研发、水产品深加工技术、产业化研究推广、东海优势品种养殖技术试验推广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等方面加强与集美大学的合作。
强化落实。当前,要重点抓好两项工作的落实。一是海岛研究中心力争早日竣工。为确保海岛中心建设及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心已租用临时办公场所,现正开展西南中沙第二次海岛调查等工作。对于海岛研究中心的建设,张志南常务副省长多次过问,很是关切。下一步,将成立省厅、中心、平潭三家联合的协调小组,尽快解决资金问题,争取单体基本建设今秋动工,明年年底基本完工。
二是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加快推进。目前,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已挂牌成立,争取市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公共平台和创新项目建设。下一步,省海洋与渔业厅将全力支持加快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细化建设方案,积极探讨各项政策和共建机制,启动总部平台建设,推动规划实施,抓好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实施。
强化制度。除了建立健全激发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规章制度,营造“创新驱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外,重点要实施项目成果转化制度,主要是办好“6·18”海洋项目成果交易会。2003年以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已连续协办十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
10年来,通过“6·18”平台,共促成774项省内外海洋与渔业科研成果与福建企业成功对接,总投资约92.79亿元。目前,50%以上的对接项目已落地转化为生产力,成效显著。
今年,国家海洋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将联合设立海洋馆,并举办科技成果专场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
按照张志南常务副省长关于“再动员、抓项目、创品牌、促改革”的要求,以及在刚刚召开的“全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推进会”上提出的关于“抓项目”的5个具体要求,本届交易会将重点围绕国家海洋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的重点跨越和科技创新,以“6·18”为平台,展示我国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综合管理等领域的高水平成果,宣传福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成效、优势条件和政策……
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618/622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