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端午佳节,维港海面多处举办龙舟竞渡,而在黄昏夕阳映照下,满载着三千名乘客的十三万吨级巨型豪华游轮“海洋水手号”,自本港东面海域徐徐驶入,直接靠泊九龙启德邮轮码头,旅发局人员及醒狮金龙敲锣打鼓热情迎接,乘客喜气洋洋登岸游览,标誌?本港旅游“盛事之都”地位从此更上一层楼,未来成为亚洲区内邮轮旅游枢纽的宏图亦正式揭开序幕。
号称“东方之珠”的本港,拥有优美的维港及漫长海岸线,具有发展邮轮旅游业的先天优势,但多年以来,曾经令港人引以自豪的尖沙咀海运大厦码头已经显得苍老、落后了,码头只可供十万吨级以下的邮轮靠泊。但近年全球邮轮建造已向“巨无霸”型发展,动辄十多万吨以至超二十万吨。面对如此庞然大物,缺乏大型邮轮码头的本港只能“望洋兴嘆”,与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运输物流中心以及旅游盛事之都的地位极不相称。
九七回归,随?赤?角新国际机场落成启用,启德机场原址成了一片空置荒地,令人唏嘘。首任特首董建华任内开始提出发展邮轮旅游的构思,但一直悬而未决,直到其后发展东九龙整体规划提上日程,启德机场原地用作兴建邮轮码头终于拍板,挖泥、填海、浚深及兴建码头大楼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正式展开。
而更令人感慨万千的是,就在这差不多十年光景的时间中,本港邻近地区的邮轮码头已经一个个冒了出来:上海、天津、厦门、基隆、高雄以及新加坡、马六甲……,接待能力均达到十万吨或以上,令到昨日才正式“开张大吉”的启德邮轮码头一开始便已面对强手环伺的激烈竞争局面。
正如广东俗语所云:“行船解缆我争先”,启德邮轮码头起步已经输了“一个马鼻”,但往者已矣、来者可追,重要的是发挥凌厉后劲,从后追赶,迟建也可以扭转过来变成优势。
事实是,在发展邮轮旅游业务上,本港比邻近地区有更好的条件、也有更大的潜力,问题是有没有决心、能不能善用而已。别的不说,单以“硬件”而论,启德邮轮码头的建筑、设计以至设施,都在其他几个对手之上,启德邮轮码头佔地达七点六公顷,相当于八个政府大球场,建造费达到八十二亿,装备一流已是无可置疑的;但除了外观之外,本港最大的卖点或一贯的优势,不在“硬件”而在“软件”,包括良好的服务、快捷的效率、优质的管理以及各种配套服务的提供,本港一直都是居于区内以至全球领先地位而受到称誉的,赤?角国际机场多年居于亚洲、全球前列就可以证明,惯于出埠的港人回港时对效率和服务也有深刻的感受。
因此,未来的启德邮轮码头,必须把经营重点放到管理和服务上,就如上海吴淞口邮轮码头年前启用之初,“硬件”设备是一流的了,但上岸的乘客在码头大楼内要吃饭找不到餐厅、要买东西找不到商店,骂声就出来。对此,已经启用的邻近地区邮轮码头正好作为本港的一面镜子,旅发局应经常派人前往考察、比较和借鑑……
查看全文:http://www.hellosea.net/show.php?xuh=5705